专题专栏 > | 年度专题汇总 > | “六稳”、“六保”专题页面 > | 重点关注 > |
近日,拱墅区检察院“空壳公司失管及立案监督模型”在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平台上线,获全国推广,成为最高人民检察院首批推广的11个经济犯罪检察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的浙江唯一,在全国范围内发挥打击相关犯罪、促进相关行业治理、推动营商环境优化的良好作用。快跟着小布一起来看看吧!
从一个案件构想空壳公司治理的数字化路径,到获得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推广,“空壳公司失管及立案监督模型”走过了从构想到落地、从完善到成熟的四年升级之路。
“空壳公司失管及立案监督模型”
四年升级之路
2020年,拱墅区检察院在办理一起买卖国家机关证件案件中,辖区内存在通过冒用他人身份信息、虚构注册地址、伪造租赁合同等方式注册空壳公司的情况。而这类空壳公司大量被用作实施电信诈骗、骗取政策性补贴等违法犯罪活动。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商事登记便利,批量注册空壳公司违法牟利,已形成灰黑产业链。此类犯罪甄别发现难、防范打击难,传统行政监管手段已无法适应互联网政务特征。
在深入调研分析后,拱墅区检察院依托数字检察系统提出“1+3+N”的检察监督网络,即检察院主导下的1个模型(空壳公司协同治理模型)+3种检察监督模式(刑事检察监督、行政检察监督、公益诉讼监督)+检察院牵头下的N方主体(公安、市场监管、税务、人社等),共同推动社会治理成效。该治理模式一方面,着重从刑事打击、监督行政机关履职角度打击个案中发现的空壳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另一方面,通过案件信息协同税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人力社保部门等行政机关,并回溯跟踪处理案涉当事人的关联公司及其他异常企业结果,形成打击闭环。通过数字检察数据的提取和多部门数据的碰撞与回溯,实现一点发散、多重治理,以点带面、精准打击,让空壳公司无所遁形,提升社会治理成效,优化营商环境。
2021年,在区委政法委支持下,拱墅区检察院联合市场监管、法院、人社、税务等10余家部门共建“法治营商环境共护”多跨场景。同时,引入区块链、隐私计算等前沿技术实现各协同部门的数据互信,构建了“检察+”多元协作格局,累计归集全市刑事案件、企业登记、社保征缴、违法失信企业、经营异常企业等信息880余万条。
在杭州市检察院推动下开展的全市空壳公司治理专项行动中,向杭州市两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推送涉案公司918家、关联公司822家,注销公司29家,吊销公司营业执照289家,846家公司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治理成效初显。空壳公司治理场景先后被纳入杭州市全域数字法治监督体系和全省重大改革(重大应用)“一本账S2”。
2022年,拱墅区检察院结合案件类型及变化趋势,对该模型不断精准细化并不断扩展延伸,孵化拓展出涉诈类、康养类、涉税类、骗取补贴类、中介类等11个空壳公司数字化监督治理模型,并推广运用至全省。在省检察院支持下,该模型在全省开展数据应用分析并得出监督线索。全省各级检察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线索,立案监督,成案83件135人,向市场监督管理局移送线索3288家,清理空壳公司3315家,初步实现对该类问题的全闭环处置、全链条打击、全方位治理,持续深化信用体系建设,全面深化营商环境。
模型先后获评2023半年度杭州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最佳实践案例、2023年度浙江省改革突破银奖和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竞赛二等奖。办案和治理经验获新华社、《法治日报》头版、《检察日报》头版等多家国家级媒体宣传报道。
作为打击违法犯罪最前沿的基层检察院,拱墅区检察院始终护航构建公平、透明、有序的营商环境,以“数字赋能监督,监督促进治理”为价值追求,以数字技术模型为纽带,构建起多部门、跨级别的数据共享和社会治理渠道。当前,拱墅区检察院以空壳公司治理模型为基础打造更多应用场景,围绕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检察护企目标,拓展构建涉企高管人员禁业禁止监督模型、诉讼主体适格性监督模型等子场景,将模型拓展应用至知识产权保护、民事诉讼违法监督等领域,以数字化法律监督手段促进社会问题多方协同治理,助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