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 00250027-9/2021-1714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发布机构 | 区发改经信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备注/文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
生成日期 | 2021-07-16 | 发布日期 | 2021-07-16 |
附件 |
发布日期: 2021-07-16 15:46:13 点击率:
前 言
“十二五”期间是下城北部地区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区委、区政府“南精北快”总战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为了加快北部地区发展步伐,进一步增强杭州市次级商业商务中心作用,共建共享“繁华时尚之区”,特编制《下城区北部地区“十二五”发展规划》。本规划是“十二五”期间北部地区各级政府履行城市建设、经济转型、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依据,是推进南北协调发展,提升区域整体发展水平的客观需要,也是引导北部地区人民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行动纲领。
本规划以《中共下城区委关于制定下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下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及相关文件为依据,在分析北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确定今后五年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明确发展任务及空间布局,并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
本规划期限为2011年—2015年。规划范围为杭州市下城区北部文晖、东新、石桥三个街道,土地面积约22.51平方公里。
“十一五”期间,北部地区积极贯彻区委、区政府“南精北快”总战略,加快发展步伐,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城市功能不断提升,城区建设更加精致,社会事业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为全区全面完成“十一五”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为“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综合实力再上台阶。“十一五”以来,北部地区限额以上商贸销售额从2006年的302.2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896.98亿元,年均增长31.26%;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从2006年的26.58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82.90亿元,年均增长32.89%;财政总收入从2007年的25.11亿元增加到2010年33.65亿元的,年均增长10.14%;地方财政收入从2007年的13.97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2.6亿元,年均增长17.2%。北部地区招商力度不断加大,五年中共引进内资项目3054个,注册资金 166.1亿元,其中,大杭外项目1632个,注册资金137亿元;合同利用外资4.68亿美元,到位外资2.43亿美元。
2、产业结构更加优化。近年来,北部地区以建设杭州市次级商业商务中心为目标,积极实施“强三优二调一”的产业方针,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10年三产比例调整为0:42.66:57.34(不含金融业)。积极实施“退二进三”战略,加快推进重机厂、杭氧、东恒、华丰集团等企业的搬迁改造,产业布局渐趋合理。
3、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市政建设步伐加快,道路综合整治工程进展顺利,完成4条主次干道建设,配合市建委实施了3条快速路建设和5条主次干道建设;完成了16条支小路改造与建设;完成河道整治 16条。“十一五”期末,北部地区截污纳管率达90%。“城中村”改造实现新突破,开工建设拆迁安置房 118万平方米,竣工72万平方米。城市管理显著改善,探索形成了“三五三评”和谐社区建设模式,大力推进社区居民自治建设,切实加强流动人口的社区治安管理和防范工作,社区群众满意率不断提高。
4、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十一五”以来,北部地区科教文卫体事业发展迅速。大力推进创新优特集团化和“名园+街园”模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基本全覆盖。社区医疗卫生保障体系改革不断深化,拥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0个,覆盖率达100%。积极推进“阳光计生”工程,2010年计划生育率达98.41%。实施文化市场“六个纳入”监管机制,普及“文化超市”运作模式,新建30个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20个社区示范图书阅览室,实现文体设施全覆盖。
5、民生保障更加完善。全面落实各项就业、再就业政策,实现“零就业家庭”中国股份有限华球体育消除。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社会保障实现城乡统筹和征地农转非人员全覆盖。对低保、困难家庭实施新家居、新生活为主题的“1+X”亮居工程,落实居家养老“五金”助老服务,加强老年福利机构建设,启用北景园老人公寓。
1、产业发展有待“转升”。“二产”比重偏高,“退二进三”任务依然艰巨,产业转型升级需求迫切。服务业发展速度较快,但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业态和服务方式落后;会展、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集聚、辐射效应尚未形成。规模较大、特色鲜明的企业偏少,工业企业布局不够集中;民营企业布局分散,工艺设备落后。
2、基础设施有待加强。北部地区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体制,造成道路、水电气等市政设施配套相对落后,近几年虽然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构成的路网骨架基本成形,但次干道、城市支路建设滞后,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区域自身截污纳管、引配水等工作尚未完善,生态保护压力较大。市级大型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公共资源配置相对贫乏,社区建设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区域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相对薄弱。
3、城市化进程有待加快。北部地区三个街道由撤村建居改制而成,城市化进程刚刚起步,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分散建设、粗放发展等现象,功能定位相对模糊,品牌效应没有显现。外来务工人员多,流动性强,城市管理难度大。拆迁工作政策性强,拆迁成本高,“城中村”改造仍任重道远。
4、区域竞争力有待提高。杭州市明确提出,将由“西湖时代”跨向“钱塘江时代”。城市商业商务中心的逐渐南移,加大了对北部地区未来发展的竞争压力。同时,城区间的产业同质化现象突出,加上周边地区不断出台新的优惠政策,导致区域竞争不断加剧。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突出“快速发展”这一主题,深入贯彻下城区“南精北快”总战略和“服务业导向、民主民生、文化引领、环境立区”四大分战略,以民生改善为宗旨,以创新改革为动力,推动产业转型、城区转型和社会转型,率先全面建成惠及市民的小康社会,共建共享“繁华时尚之区”。
1、坚持快速发展。这是落实“南精北快”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弯道超越”,解决北部地区诸多矛盾的根本途径。
2、坚持高端发展。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建设标准,集约发展,精致发展,特色发展,努力形成南北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争创“生活品质之城”示范区。
3、坚持绿色发展。以“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为契机,完善市政设施,修复水环境,彻底改变北部地区脏、乱、差的形象,形成宜居创业国际化水准的城区综合环境,实现在保护改善环境中推进快速发展,在快速发展中保护改善环境。
4、坚持创新发展。要以创新的思路解决北部地区发展的诸多矛盾,突出科技、机制、服务等领域的创新,着力破解产业转型升级、工业企业搬迁、城中村改造等困扰北部地区发展的几大难题。
5、坚持和谐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着力改善民生,关注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在改善本地居民生活质量的同时,同步改善外来人员的生活质量,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1、发展定位
围绕下城区争创“生活品质之城”示范区和共建共享“繁华时尚之区”战略定位,北部地区要坚持以人为本,争当下城区创新发展的主阵地、新一轮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和主引擎,努力成为杭州市次级商业商务区、浙江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引领区和全国一流的现代化和谐城区。
2、总体目标
围绕南北统筹和“依托新天地,对接主城区”的发展主线,加快北部地区的产业转型、能力提升、综合配套和全面发展,繁荣发展社会事业,不断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到“十二五”末,力争实现“一个跨越”,即实现从“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跨越;“一个同步”,即与全区同步建成惠及全区人民的小康社会。
3、具体目标
——经济综合实力全面提高,打造“实力北部”。加快发展步伐,转变发展方式,明显缩小南北差距,到2015年末,北部地区实现限额以上商贸销售额1800亿元,年均增长15%;实现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6亿元,年均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调整为0:20:80,区域经济综合实力、产业核心竞争力、区域影响力显著增强,初步建成市次级商业商务区。
——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打造“创新北部”。加强区内科技孵化中心建设,支持区内重点企业建设一批市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或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挥区内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技术实力,形成一流的研发基地和技术创新体系。到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5%以上,服务型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0%以上,北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0%;每万人口中科技人员不低于120人。
——社会服务功能明显改善,打造“和谐北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实现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全覆盖。科教文卫体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文化更加繁荣,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全覆盖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到2015年,科教文卫体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55%以上,社会保障和抚恤救济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10%以上。
——人居生态环境逐渐优化,打造“生态北部”。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环境建设深入推进,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进一步提高,水环境功能区水质基本达标,全面构建有利于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万元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下降,继续保持全区领先水平。路网建设和河道综合整治扎实推进,城市面貌和环境质量明显优化。到2015年,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无超Ⅳ类水体”。
彰显北部地区发展特色和区域优势,规避宣杭铁路、城市快速路网对区域规划的负面影响,走空间布局集聚化,土地利用集约化的城市发展道路,重点打造“一核三区四街六组团”,提升区城功能,呼应南部发展,加快形成“南有CBD,北有新天地”新格局。
“一核”:杭州市创新创业新天地商业商务核心区,是北部的重要发展极和引擎。加快完成创新创业新天地核心区的建设任务,按照现代都市商业和商务标准建设,形成完善的公共设施和服务配套,集聚商业休闲、文化娱乐、商务办公、科技研发、文化创意等多功能综合业态,致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和“研发经济”。推进外延区块的建设,依托新华广场、中大圣马广场综合体、星火广场、西联广场等楼宇,大力发展现代商贸和楼宇经济,打造杭州市次级商业商务中心。
“三区”:即城市之星综合服务功能区、城北体育公园文体休闲区和石桥创意文化及现代物流集聚区。“三区”是北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拓展区。城市之星包括和平会展区块、杭氧、杭锅旧厂址地块和艮山门地铁上盖综合体,打造文化会展、现代商贸、商务办公、休闲娱乐功能为主的现代化综合功能区。城北体育公园文体休闲区围绕加快三立时代广场、灯塔商贸大楼等楼宇项目建设,着力打造休闲娱乐、运动健身、创新设计等系列的文创产业。石桥创意文化及现代物流集聚区建设以商贸物流、创意产业为主导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大力发展特色商贸、都市物流、电子商务、专业市场、文化创意产业,完善商业、酒店、娱乐等配套产业。
“四街”:即东新路商业特色街、绍兴路汽车文化精品街、香积寺路商业休闲街和“十字金街”。“四街”是下城北部地区特色经济发展骨架。其中:东新路商业特色街围绕“东商西闲”格局,着力发展文化与经济、商贸与旅游、生活与创业、传统与时尚相融合的业态经济,打造北部区域性商业中心;绍兴路汽车文化精品街定位为集汽车展销、汽车文化、快修精修、美容装饰、汽车检测以及相关联产业等为一体的“中国汽车文化精品街区”;香积寺路商业休闲街进一步优化提升产业层次,建设集休闲、购物、娱乐于一体的城北商业休闲街;“十字金街”主要吸引高端业态和品牌商家入驻并形成集聚效应。
“六组团”:杭氧商住组团、三塘商住组团、东新商住组团、石桥商住组团、灯塔商住组团、华丰商住组团,六大商住组团都将规划建成以多层、中层、高层等多种类型住宅相结合的现代化商住区。
表3—1 “六组团”规划建设情况
组团名称 | 居住用地面积 (万平方米) | 居住人口 (万人) |
杭氧商住组团 | 146.47 | 5.27 |
三塘商住组团 | 123.76 | 4.45 |
东新商住组团 | 144.35 | 5.20 |
石桥商住组团 | 50.24 | 1.81 |
灯塔商住组团 | 87.85 | 3.16 |
华丰商住组团 | 70.08 | 2.52 |
加快产业集聚大平台建设,深入实施“服务业导向”战略,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完善社会事业,优化人居生态环境,实现南北统筹和对接共兴。
明确新一轮经济发展的空间支撑,加快基础设施综合配套,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有效整合提升各类产业集聚区,打造新的发展平台,提高产业集聚辐射能力。
1、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加快创新创业新天地、文化创意集聚区、高新技术产业园、石桥创意文化及商贸物流集聚区等现代服务业功能集聚区的建设。优化服务业发展空间布局,积极推进商贸物流、文化创意、信息中介、电子商务等重点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把各类服务业集聚区打造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备、错位发展的产业集群,成为下城区打造现代服务业强区的重要支撑点。到2015年,争取有2个以上服务集聚区列入市级以上重点服务集聚区规划。
2、重点楼宇项目建设。加快大楼宇项目建设,通过做大增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为产业发展提供优质载体。重点抓好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楼宇),特别是城市综合体建设,按照“规划一批、建设一批、更新一批、招商一批、储备一批”的楼宇项目推进工作机制,加快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到2015年,再培育2幢税收超亿元楼宇。建立现代服务业项目库,积极申报省、市重点服务业项目。
3、六大综合体建设。以提高产业高端发展综合承载力为着力点,做好城市综合体推进工作,建设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地综合体、艮山门站地铁上盖物业综合体、杭氧杭锅地块城市之星综合体、中大圣马广场综合体、华丰新世纪国际广场综合体、杨家综合商贸综合体等六大综合体。加快完成相关城市综合体规划设计,推进综合体与周边地块的深度整合,提高功能复合性和土地集约利用率,发挥最大综合带动效益。加强与综合体开发主体的联系,协同各有关主管部门,整合相关政策,提高城市综合体在用地、产业、设施、功能等方面的综合承载力,使其成为产业高端发展的重要平台。
北部经济转型的核心是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积极实施“退二进三”产业发展战略,坚持“两轮驱动”,打造“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的“2+1”、“三位一体”现代产业体系,深入实施“服务业导向”战略,大力发展“首位经济”。
1、繁荣发展商贸服务业。以创新创业新天地及其外延圈建设为核心,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统筹发展商贸业,大力发展精品商贸、特色商贸,大力整合北部地区的业态和业种,打造杭州市次级商业商务中心;重点建设创新创业新天地现代商贸商务圈、城市之星旅游商务经济圈和石桥商贸物流经济圈;创新创业新天地现代商贸商务圈发展现代商贸商务、高新技术服务业、信息服务、工业设计、电子商务、咨询中介、文化创意、文体娱乐等产业;城市之星旅游商务经济圈和石桥商贸物流经济圈积极推进“六带”建设,努力整合石桥路的专业市场群,逐步形成具有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和市场强势竞争力的专业品牌运营区,成为全省购物消费的“新高地”。
2、特色发展文化创意业。结合“退二进三”,以文创特色楼宇、文创产业园为主平台,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促进文化创意产业集聚集群发展。重点建设长城•F317文化创意产业园、东联299文化创意园和杭州经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其中长城•F317文化创意产业园包括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以及策划、传媒、科技、摄影展览等创意机构;东联299文化创意园以摄影、影视、设计、出版、广告、现代传媒、动漫制作、艺术品为目标对象,以影像文化创意为特色的专业文化创意园,建成后将形成具有一定产业规模、产业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创业环境一流、专业人才集聚、专业服务完善、具有上下产业链的影像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杭州经纬国际创意产业园重点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美术设计等设计类企业,力争把该园区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文化创意设计园区。
3、积极发展旅游会展业。以建设浙江会展中心为目标,建设好杭氧、杭锅地块国际旅游综合体,在和平广场与东新河以东拓展会展配套设施,延伸会展产业链,初步形成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管理规范的会展设施体系,打造杭州乃至浙江的会议展览区。重点培育自有品牌展会,服务好省农博会、省旅交会、工博会等传统项目;继续关注和扶持一些高品质、有成长潜力及利润空间较大的展览项目,积极引进与杭州产业特色相适应的大型专业会议;依托场馆资源、品牌项目,提升北部地区会展业竞争力。
4、有序发展房地产业。打造一批功能完善的高端商业商务楼宇,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载体支撑。依托北部区位优势,在六大组团构建商品住宅、保障性住宅、商业房产、商务房产等多层次多类型的产品体系,提升北部未来商住氛围,以集聚人气,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载体支撑。加快推进北部地区的“城中村”改造,拓展区域房地产发展空间,实现城市化与房地产业的互动发展,促进房地产市场有序、稳定和健康发展。
5、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法律服务、会计审计、资产评估、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等中介服务业,大力引进国际国内著名中介服务企业,引导品牌中介企业向北部集聚。大力发展技术交易、科技信息、科技孵化、检测检验、信息咨询等科技服务业,打造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加强中介服务业行业信用建设,规范执业行为,强化行业自律,初步形成种类齐全、分布广泛、运作规范的商务专业服务体系。
6、优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主攻服务型高新技术产业,以特色产业园(楼宇)建设为支撑,重点发展信息服务与软件业、现代传媒业、设计服务业、科技中介服务业等四大区域特色明显的服务型高新技术产业,注重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电子商务、信息网络、节能环保、新材料、生命科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物联网、下一代移动通信、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加快形成先导性产业,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7、着力发展都市型工业。将都市型工业的发展方向提升到战略层面,同北部城市空间布局、产业升级换代、生态环境建设、产业品牌塑造等紧密地结合,做大都市工业经济的总量。全面推进都市工业基地和园区的建设,使产业布局相对集中,实现信息、设备、人才、研发能力等公共性资源的共享。在目前都市型工业的基础上,适当将一些产业升级,重点发展珠宝、首饰等贵重物品、高档精致印刷包装以及小批量高档手工成衣女装和纺织加工业。重点支持杭氧、印象实业等在技术、设计、产品营销等方面实力强、影响大的企业,发挥其对都市工业的辐射、带动力。
8、完善社区服务业。围绕社会福利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大力发展连锁化、品牌化的社区服务业,支持发展家政服务、物业管理、房屋租赁、养老托幼、生活品配送等新型服务业,增强社区公共服务功能。逐步建立起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现代社区服务发展机制,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健全服务网络,基本形成服务主体多元、服务门类齐全、服务对象全覆盖、服务质量优质高效的新型社区服务业态。
1、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围绕轨道交通建设、城市快速路网完善等市级大项目、大工程的建设目标,以道路建设带动北部地区发展,带动城市有机更新。继续实施重工路(东新路—石桥路)、东新东路(长大屋路—重工路)、长大屋路(东新路—东新东路)等主干路和永丰路(华丰路—杭玻路)、再行路(蟹罩坟路—新西路)等支小路建设。加快建设胜景路(德胜路—绍兴路)、胜景西路(绍兴路—胜景路)。整治德胜路、河东路(运河—长板巷)、香积寺路、白石路(杭钢市场—东新路)、华中路(杨家路—石大路),加快形成北部交通路网骨架。
2、河道整治。按照“水清、流畅、岸绿、景美、宜居、繁荣”的要求,完善辖区河道的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健全景观河道的慢行系统。主要整治备塘河、德胜河、石桥河、沈家河和沿三河五条河道。
3、“城中村”改造。以北部概念性规划和控规调整为契机,继续推进沈家、中舟、胜利、华丰、永丰、石桥、杨家七社区“城中村”改造,实施“一村一方案”和“一街一方案”的改造工作,以 “城中村”建设推进北部地区新一轮城市化进程,促其向现代城市方式转变,提升生活品质之城示范区的水平。在“城中村”建设和管理中要积极寻求有效解决办法,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城中村”存在问题的不和谐因素,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创新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加快北部地区社会事业建设,促进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切实促进居民生活品质全面提高。
1、推进教育快速发展。围绕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城区、杭州市学前教育强区建设要求,推进学前教育均衡化、公平化、优质化,巩固和发展杭州市学前教育强区成果,到2015年,北部地区幼儿园布局更加合理,师资配置更加完备,学前教育投入更加充裕,学前教育办园条件明显改善,100%解决符合条件的幼儿(包括新杭州人儿童)享受3年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促进优秀教师向北部流动,增加北部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区域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按要求落实校园布局规划,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重点做好北部地区学校配套建设,新(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13所。统筹落实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力度。
专 栏: 新建学校和幼儿园项目 |
1、华丰单元新建中学1所,扩建求知小学; 2、东新单元新建小学1所,幼儿园2所; 3、三塘单元新建中学1所,小学1所,幼儿园2所; 4、文晖单元新建中学1所,小学1所,幼儿园2所。 |
2、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北部地区“15分钟卫生服务圈”服务能力,推进文晖、东新和石桥3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新建华中、沈家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进一步健全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在北部地区建设集妇幼卫生、卫生监督、疾病控制、卫生应急为一体的区级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大楼;进一步深化“健康城区”建设,加大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力度,努力改善北部地区整体环境卫生面貌;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优化医疗服务资源,在北部地区建设一所养老医院。加强以全科医师为重点的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健全梯队化的优秀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基本实现辖区每万名居民拥有5—6名全科医生的目标。
3、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以创建“省文化先进区”和“全国文化先进区”为目标、“文化惠民”为宗旨,深化“文化社区”建设,推进全民健身运动,不断满足居民基本的文化和体育需求,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加大对文化体育建设的投入力度,拓展街道文化活动中心服务功能,完善社区图书室、文化活动室标准化建设,到2015年末,北部新建6个社区示范图书阅览室和41个“一证通”共享工程,实现全覆盖;创建15个“文化社区”,每百人均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9.5平方米以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覆盖率达到100%。
4、加快和谐北部建设。统筹推进北部地区社区发展,深化完善“三五三评”和谐社区建设模式,全面落实“66810”为民服务体系,加强北部地区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化能力,不断提升社区为民服务水平。根据城市化进程,完善北部地区尤其是“城中村”改造完成后的社区规划布局和调整,通过调整、撤并、扩容、新建等方式,进一步优化社区结构。科学划分界定社区的规模设置,逐步消除规模在1500户以下的社区,彻底消除“点式”社区。加快推进撤村建居社区转型,逐步实现撤村建居区域的社区组织与经合社组织在资金、人员、管理服务方式的分离。落实对北部地区撤村建居社区、新建社区的资金扶持,改善硬件服务设施。
5、加强人口计生工作。促进流动人口融入城市,加快流动人口市民化进程,全面形成“全覆盖、同待遇、共享受、促融合”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体系。完善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和网络体系建设。建立全员流动人口综合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实现流动人口信息跨部门、跨系统、跨地区共享。加快构建配置合理、功能完善、便捷高效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落实流动人口协管员的计划生育工作职责,完善居住证发放过程中的计划生育审核把关机制。
6、促进老龄事业发展。到2015年底,北部将形成90%的老年人享受以社区为依托、社会化服务为协助的自主居家养老服务;6%的老年人享受政府购买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4%的老年人享受机构养老服务的“9064”养老服务格局。要通过挖掘潜力,力争在北部地区至少新建两家大型养老机构。加快推进街道举办的养老机构的改(扩)建及升级改造,使北部地区各街道辖区内机构养老床位数达到200张以上。要注重在城中村改造、城市化推进、房地产业发展过程中,按照每百户不少于50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标准,落实包括养老服务设施在内的社区配套用房,为老年人提供集文体娱乐、交流慰藉等功能为一体的老年服务场所。要根据北部地区老年人的经济、生活现状,构建适合各类老年人不同生活照料需求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到2015年底,各街道至少建有一个社区日间照料综合服务中心,各街道自办型老年食堂原则上不少于总数的30%。
坚持环境保护与建设,以加快改善水环境和空气质量为重点,全面构建有利于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提升生态文明水平和宜居创业环境品质,率先打造低碳城区。
1、科学制定建设规划。合理确定北部地区土地利用强度,确定开发强度不能突破环境总容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实现产业间的良性互动。
2、配套完善市政环卫设施。加快实施污水管网建设、水环境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分片推进区域污水管网和泵站建设,形成健全完备的生态基础设施体系。着力解决配引水、通道流向等关键问题,确保水系联网畅通、水质达标,有效提升生态功能。
3、优化美化城区景观。发挥功能区建设优势,高标准推进城区绿化建设,努力打造生态、文化、景观大道。重视城市道路绿化种植,提高绿化覆盖率和绿化效果,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重点建设城北体育公园、北景园生态公园、杭氧公园、重机公园的绿地,到2015年,实现绿地率1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5平方米、绿地覆盖率20%的目标。加快整治河道绿地、在建道路绿地、居住庭院绿地和市政防护绿地的建设。探索实施屋顶、垂直立面、人行天桥的特色绿化。
4、积极推进低碳建设。积极发展低碳产业,实现从“碳基能源”向“低碳能源”转变。在城市开发中融入低碳理念,大力推广低碳建筑,鼓励建筑节能改造,打造低碳社区、绿色建筑。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充分发挥交通枢纽优势,提高交通组织能力,优化居民出行条件,着力打造“低碳城区”。
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探索建立“政企分开、管养分离”的城市管理机制。完善全社会参与的网络化城市管理体系,建立健全与北部发展相适应的城管执法运行机制,进一步强化“数字城管”,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1、健全网格化管理。随着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建立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服务”的责任网络,明确区、街道(镇)、社区(村)以及部门、单位的责任,细化每个网格的管护标准和责任人,注重发挥经合社和新市民的作用,充分调动各个层面的积极性,围绕“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加快形成精细化管理。
2、创新管理方式。推进城市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力争做到从经验式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从运动式管理向制度化管理转变和从问题式管理向预防式管理转变,建立城市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谐协调配合机制、城管执法保障机制和全方位全天候的城市管理作业机制。不断完善、推广石桥、杨家“新市民之家”管理模式,依托公共服务中心的打造,提高新市民的满意度、幸福度、归属感,构建和谐管理服务环境,促进新市民的自我管理。
进一步完善规划实施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和政府宏观调控的双重作用,集约利用资源,谋划发展抓手,构建推进动力,加大服务支持,强化组织协调,有效实施本规划,确保“十二五”规划目标和任务顺利完成。
1、盘活存量资源。加快消化闲置土地,激活低效土地,深入挖潜存量土地。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对闲置的土地,根据实际情况,征收土地闲置费,或予以收回,重新统一调整安排。推进土地增量指标与存量盘活挂钩,对存量土地利用工作突出的街道,土地利用计划给予优先安排。在盘活存量土地资源的同时,通过对北部地区企事业单位的厂房、设备、工业产权等资源要素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合作开发,缓解要素资源制约。
2、拓展发展空间。以大型工业企业搬迁和“城中村”改造为契机,加快北部地区工业企业、经合社“退二进三”、“迁二建三”和各大传统产业功能区“腾笼换鸟”步伐,并加大对转型升级主体的支持力度,推进不适宜在本地区发展的企业向外有序转移,进一步拓展北部地区发展空间,以发展高端化、高附加值的都市型产业。同时,加强与省、市相关部门协调,积极争取建设用地指标,并适度向北部地区倾斜,增加可利用土地总量。
3、集约利用资源。坚持开源节流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大力推进节能节地节水节材项目和产业,提高要素资源利用效率。严格限制粗放型的项目和产业发展,实施技术改造或分阶段强制淘汰。引导产业、人口、住宅集聚,实现土地的集约高效利用。提高北部地区生产性用地经济产出强度门槛要求,并加强中国股份有限华球体育监控,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产出效益。在满足城市规划要求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居住用地容积率,提高开发强度。
1、建设城北新城。以华丰综合体为核心,大力推进城北新城建设。突出科技孵化、欢乐创智的主题,进一步整合产业、资源和空间,着力优化农居安置、工业遗产保护、上盖物业和地下空间,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和集聚,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在空间结构、空间形态和空间景观上,密切契合城北新城的整体风格,与周边区域相和谐;在交通组织方面,形成公共交通、静态交通和中国股份有限华球体育交通的统一,安全、连续、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努力将华丰综合体建设成为配套齐全的生活区和欢乐创业的孵化区,打响城北新城的品牌形象。
2、创新招商选资。根据北部地区转型升级导向,推进招商模式向“招商选资”、“ 招商引智”转变。继续强化各街道在招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推动各街道由分散招商为主转向组团式招商,共享招商资源。根据各街道不同的功能定位和发展规划,有选择地开展招商,大力引进跨国公司。充分利用下城区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开展“以民引外”、“以外引外”活动。发挥社会中介作用,委托国际性专门机构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利用浙籍海外人士、留学生的社会关系开展招商工作,形成全球化的招商网络。
3、依靠项目带动。突出引进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都市型工业重大项目,积极引进对转型升级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项目。依托下城区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丰富的智力资源,争取外地大公司在北部地区设立地区总部或研发中心。同时,引导重大招商项目融入地方产业体系,鼓励大项目就地采购配套产品,增进与本地产业配套协作关系。加强跟踪服务,对重大项目在立项、选址、用地、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予以优先保证,努力让条件具备的项目尽快落地生根。
1、推动机制改革。持续推进社会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认真做好各类社会组织培育和管理、社区自治体制健全、社会管理载体创新等方面改革工作。鼓励并引导民营经济二次创业,支持区域内潜力型民企进行科技、管理创新。探索机制,拓宽渠道,进一步增强集体经济组织活力,健全与社区居民增收长效机制相适应的集体资产管理体制,积极发挥经济合作社在加快北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
2、借力开放合作。将北部地区的发展置于区域经济一体化、杭州城市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思考、谋划,坚持走区域合作和国际化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国内外分工和产业资源配置,加快构筑对内对外经济开放合作新格局。推进对内开放,密切与杭州都市圈核心区的联系,深度融入“长三角”,提升区域合作领域和层次。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先进理念,联合实施产业示范项目,争取更广泛的国际合作支持。
3、坚持创新驱动。以杭州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契机,依托杭州市和下城区良好的科技教育资源,采取合作、新建等方式,打造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创新平台,制定完善政产学研合作、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利申请促进等科技扶持政策,加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自主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和自主创新成果转化,积极创建创新型学习型示范城区。
1、完善扶持政策。在充分利用省、市各项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北部地区有关招商选资、大项目推进、加快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相关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提高政策执行力度和效果。帮助企业特别是新引进企业用足用好各类扶持政策,促进企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集体、个人等社会力量参与北部地区重大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大对北部地区撤村建居社区、新建社区的扶持力度,为居民提供多重保障。
2、强化多元投入。进一步加大对北部地区的财政投入,通过区财政配套调动相关街道自筹资金的积极性。筛选、上报亮点项目,积极争取省、市的相关资金支持。坚持“非禁即入”原则,发挥充裕的民间资本优势,加大民间资金和区外资金的利用力度,采用多种方式,鼓励企业、集体、个人等社会力量参与北部地区重大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市场化和投资方式多样化,为北部地区加快发展提供充裕、稳定的资金支持。
3、创新服务机制。进一步落实企业联系制度,不断健全安商、稳商的快速反应和长效服务机制。加强政府服务职能,深入企业,切实为企业解决困难。加大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提供,对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与推广、知识产权服务等进行支持。充分发挥各行业协会在产业发展、技术进步、标准制定、贸易促进等公共服务方面的作用,及时反映行业情况和问题,沟通市场信息,引导企业落实政策,加强行业自律。
1、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健全“北部办”工作机制和运行机制,研究制定新时期北部发展战略,切实加强对北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管理的新模式,坚持区委、区政府领导,“北部办”统一协调,文晖、东新、石桥各街道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分工与布局、土地整理开发、重点项目招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联合与协作。
2、重在规划引领。强化规划在北部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指导作用和综合协调作用,继续实施规划功能化、产业化、项目化。围绕“繁华时尚之区”战略定位、“两新”战略目标和“南精北快”总战略,进一步优化北部地区功能布局,实现区域范围内的协调发展、联动发展和集聚发展。
3、强化监测考核。抓好加快北部地区发展的各项实际工作的责任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个人。配合区委、区政府对各单位和有关街道定期进行督查、考核,进行及时通报,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建立考核评估体系及相应的激励机制,各单位和有关街道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纳入每年区委、区政府组织的综合考核评价范围,相关责任领导的考核情况直接与个人的绩效考核体系挂钩。健全规划监测评估制度,推进规划年度监测、中期评估和后评估工作。健全重要规划任务目标跟踪反馈机制,加强规划实施的中国股份有限华球体育管理。
“十二五”时期下城北部地区重点建设项目
文晖街道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单位 | 建设地点 | 主要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 | 总投资 (万元) | 预立项 时间 | 预开工/ 竣工时间 |
1 | 苏泊尔大厦 | 浙江苏泊尔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东新路 240号 | 研发中心、产品展示用房,建筑面积31763平方米。 | 10000 | — | 2009年/2011年 |
2 | 野风现代商务大厦 | 野风集团 | 绍兴路 183号 | 综合性商务大厦,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 | 140000 | — | 2010年/2013年 |
3 | 汇融房产安置项目 | 汇融房产 | 绍兴路50号 | 二幢安置用房。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 | 15000 | — | 2010年/2013年 |
4 | 浙江机电大楼 | 胜利经济 合作社 | 德胜中路 | 商业综合用房,建筑面积42680平方米。 | 18000 | — | 2011年/2013年 |
5 | 地铁艮山门站上盖物业综合体 | 杭州地铁 集团 | 绍兴路 | 建设商业、写字楼、宾馆等,总建筑面积47.77万平方米。 | 360000 | — | 2011年/2014年 |
6 | 城市之星综合体 | 杭州旅游 集团 | 东新路原杭氧、杭锅厂区地块 | 以国际城市博览中心为主题,集艺术、影视、演艺、游乐、购物酒店、会展、美食、健身功能于一体的国际旅游综合体,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 | 500000 | — | 2011年/2015年 |
7 | 中烟仓库地块项目 | 堡盈房地产(杭州)有限公司 | 建国北路北 | 商品住宅(含配套公建),建筑面积84509平方米。 | 250000 | — | 2012年/2014年 |
8 | 英特药业国医馆 | 文晖街道 | 东新路与德胜路交汇处 | 依托原有库房,推广传统医药文化。改造面积1万㎡。 | 4000 | —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单位 | 建设地点 | 主要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 | 总投资 (万元) | 预立项 时间 | 预开工/ 竣工时间 |
9 | 农都地块项目 | 浙江省农都农产品有限公司 | 石桥路115号农都农产品有限公司地块 | 酒店、办公、公园、购物中心、会议中心、会所、公寓等,总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 | 190000 | 2011年 | — |
10 | 杭氧生活区改造项目 | 东新街道、文晖街道 | 东新路与德胜路交汇处 | 杭氧生活区更新改造。总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 | 20000 | 2011年 | — |
11 | 和平广场三期场馆(农展馆加层) | 浙江和平工贸集团有限公司 | 绍兴路 | 主要用作展馆的扩展和配套设施,建筑面积2万多平米。 | 12000 | 2012年 | — |
东新街道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单位 | 建设地点 | 主要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 | 总投资 (万元) | 预立项 时间 | 预开工/ 竣工时间 |
1 | 浙江三立时代广场 | 三塘经济 合作社 | 绍兴路538号 | 使用功能为酒店、写字楼、商业。建筑面积127947平方米, | 65000 | — | 2009年/2011年 |
2 | 灯塔商贸大楼 | 灯塔经济 合作社 | 善贤路17号 | 商业综合用房,建筑面积80555平方米。 | 25000 | — | 2009年/2012年 |
3 | 灯塔农转非拆迁安置房二期 | 区多层农居建管中心 | 灯塔村 | 农转非拆迁安置房,建筑面积114500平方米。 | 45000 | — | 2010年/2011年 |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单位 | 建设地点 | 主要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 | 总投资 (万元) | 预立项 时间 | 预开工/ 竣工时间 |
4 | 区外来务工人员公寓(沈家经合社) | 沈家经济合作社 | 重工路 | 外来务工人员公寓及配套公建,建筑面积56800平方米。 | 13000 | — | 2010年/2011年 |
5 | 万家星城 | 滨江房产 集团 | 东新路 | 一期:商品住宅(含配套公建),建筑面积186164平方米。二期:商品住宅及商业金融用房,建筑面积191763平方米。三期:商品住宅,建筑面积211558平方米。 | 470000 | — | 一期:2010年/2011年,二、三期2010年/2012年 |
6 | 西文R21-NJ-01农转非拆迁安置房 | 区多层农居建管中心 | 西文村 | 农转非拆迁安置房,建筑面积88330平方米。 | 30000 | — | 2010年/2012年 |
7 | 西文R21-NJ-03农转非拆迁安置房 | 区多层农居建管中心 | 西文村 | 农转非拆迁安置房,建筑面积130000平方米。 | 50000 | — | 2010年/2012年 |
8 | 香石公寓 | 海盐南塘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 颜三路、 再行路路口 | 用地性质为住宅。总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 | 65000 | — | 2010年/2013年 |
9 | 西联商贸大厦 | 西文经济 合作社 | 重工路与白石路交汇处 | 使用功能为写字楼及商业等。建筑面积15085平方米, | 5000 | — | 2011年/2013年 |
10 | 绍兴路区控股公司杨六堡路项目 | 区国有投资控股有限 公司 | 绍兴路390号 | 万盛地块,建筑面积23000平方米。 | 13000 | — | 2011年/2013年 |
11 | 绍兴路区控股公司绍兴路400弄 项目 | 区国有投资控股有限 公司 | 绍兴路400弄 9号 | 集商业、办公于一体的综合性商务大楼。地下二层,地上主楼十三层,总建筑面积12903平方米。 | 8000 | — | 2011年/2013年 |
12 | 城北体育公园地下空间及市民健身中心 | 区国有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 白石路 | 地下空间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市民健身中心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 | 35480 | — | 2011年2014年 |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单位 | 建设地点 | 主要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 | 总投资 (万元) | 预立项 时间 | 预开工/ 竣工时间 |
13 | 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地综合体 | 杭州市工业资产经营 公司 | 东新东路与石祥路 | 地标性现代商务商业中心,集办公、购物、餐饮、娱乐、文化休闲、商住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总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 | 1000000 | — | 2011年/2015年 |
14 | “十字金街”项目 | 东新街道 | 长大屋路与东新东路 | 积极推进长大屋路与东新东路道路楼宇建设,逐步形成商业商务街区。 | 100000 | — | 2011年/2015年 |
15 | 杭州重型机械厂宿舍区地块拆迁安置房 | 下城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心 | 东新路 | 拆迁安置房(含配套公建),建筑面积163228平方米。 | 50000 | — | 2012年/2014年 |
16 | 三塘单元FG01-C1/C2-07、08地块和善贤路11号地块 | 中粮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北至重工路,南至规划文南路,西至规划道路,东至规划农贸市场 | 中粮美特容器有限公司地块,用地性质为商业、住宅。建筑面积9.45万平方米。 | 140000 | — | 2012年/2014 |
17 | 星火广场 | 沈家经济 合作社 | 重工路133号 | 商贸、金融、酒店及大型超市,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 | 55000 | — | 2012年/2015年 |
18 | 西联广场(物美)购物中心 | 西文经济 合作社 | 东新路与重工路交汇处 | 大型购物中心,西联公寓楼等,建筑面积51564平方米。 | 30000 | — | 2012年/2015年 |
19 | 西联建设大厦 | 西文经济 合作社 | 南至重工路,西至东新路,东至重机巷 | 用地性质为商业、综合用房。总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 | 25000 | 2011年 |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单位 | 建设地点 | 主要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 | 总投资 (万元) | 预立项 时间 | 预开工/ 竣工时间 |
20 | 西联塘河地块项目 | 西文经济 合作社 | 北靠石祥路、东至东新路 | 商业、综合用房。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 | 50000 | 2011年 | — |
21 | 下城区城管监管指挥中心 | 区国有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区城管办 | 东新路以西东新河以北 | 城管监管指挥中心用房。 | 1000 | 2011年 | — |
22 | 中包印务地块项目 | 沈家经济合作社 | 重工路50号东新园北门 | 用地性质为商住。总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 | 110000 | 2011年 | — |
23 | 灯塔R21-04-A地块项目 | 区建管中心(代管) | 东至规划路,西至再行路,南至颜三路,北至横河港 | 由区建管中心实施做地挂牌出让,该地块为杭州灯塔防火材料厂,用地性质为住宅。 | — | 2011年 | — |
24 | 灯塔R21-04-B地块项目 | 区建管中心(代管) | 东至规划九号路,西至规划七号路,南至颜三路,北至横河港 | 由区建管中心实施做地挂牌出让,该地块为颜三路杭州东新工贸公司东侧,用地性质为住宅。 | — | 2011年 | — |
25 | 中国空分大厦改扩建 | 东新街道 | 东新路、德胜路交叉口东北角 | 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 | 25000 | 2012年 | — |
26 | 城北商业中心 | 东新街道 | 东新路、颜三路交叉口西北角 | 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 | 50000 | 2012年 | — |
石桥街道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单位 | 建设地点 | 主要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 | 总投资 (万元) | 预立项 时间 | 预开工/ 竣工时间 | |||||||
1 | 润和亿城 | 浙江屹立置业有限公司 | 华丰路华中路交叉口 | 商品住宅,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 | 22000 | — | 2008年/2011年 | |||||||
2 | 海辰水岸晶座 | 杭州辰宇置业有限公司 | 康宁路华中路口 | 商业办公用房,建筑面积29378平方米。 | 16000 | — | 2009年/2011年 | |||||||
3 | 华富金座 | 杭州宝仕隆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 永华街1号 | 商业办公用房,建筑面积42722平方米。 | 18000 | — | 2009年/2011年 | |||||||
4 | 石桥重点工程农转非安置房项目 | 区多层农居建管中心 | 石桥村 | 农转非拆迁安置房,建筑面积105104平方米。 | 25000 | — | 2009年/2011年 | |||||||
5 | 元都新景 | 杭州元都房地产有限公司 | 永华街 | 住宅及配套用房,建筑面积54598平方米。 | 28500 | — | 2009年/2011年 | |||||||
6 | 国润房产项目 | 杭州国润房地产有限公司 | 华丰路华中路交叉口正南面 | 商品住宅(含配套公建),建筑面积42895平方米。 | 22000 | — | 2009年/2011年 | |||||||
7 | 省移动研发工程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 华西路横 二路口 | 移动通信机房及相关配套用房建设,建筑面积56345平方米。 | 34000 | — | 2009年/2012年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单位 | 建设地点 | 主要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 | 总投资 (万元) | 预立项 时间 | 预开工/ 竣工时间 | |||||||
8 | 泰地•北上新城综合体 | 杭州泰地置业有限公司 | 杭玻路华中路口 | 商业金融办公用房,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 | 60000 | — | 2009年/2013年 | |||||||
9 | 新华广场 | 石桥经济 合作社 | 永安路石祥路交叉口 | 一期:综合办公及商业用房,建筑面积107536平方米。二期:商业综合用房,建筑面积67837平方米。 | 41000 | — | 一期2009年/2012年;二期2012年/2013年 | |||||||
10 | 东新路新华商贸特色街区项目 | 新华集团 | 东新路延伸段 | 商业特色街区,总面积116500平方米。 | 20000 | — | 2010年/2011年 | |||||||
11 | 杨家农居拆复建项目 | 区多层农居建管中心 | 杨家村 | 农转非拆迁安置房,建筑面积72243平方米。 | 15000 | — | 2010年/2011年 | |||||||
12 | 杭州永丰大润发超市项目 | 永丰经济 合作社 | 杭玻路与华西路交叉口 | 商业、超市、办公用房,总建筑面积87276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66506平方米,商业及超市35000平方米。 | 32554 | — | 2010年/2012年 | |||||||
13 | 华丰商城 | 华丰经济 合作社 | 华中路与康宁路交叉口 | 商业金融办公用房,总建筑面积150782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100782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 | 45000 | — | 2010年/2012年 | |||||||
14 | 华丰大厦 | 华丰经济 合作社 | 华中路与杭玻路交叉口 | 商业金融办公用房28000平方米。 | 27000 | — | 2010年/2012年 | |||||||
15 | 嘉里桦枫 | 嘉里桦枫房地产开发(杭州)有限公司 | 华丰路永丰路口 | 住宅及配套用房,建筑面积83154平方米。 | 35000 | — | 2010年/2012年 | |||||||
16 | 中铁田逸之星 | 杭州田逸之星置业有限公司 | 华丰路 华东路口 | 小高层公寓兼商业金融办公用房,总建筑面积83917平方米。 | 37500 | — | 2010年/2012年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单位 | 建设地点 | 主要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 | 总投资 (万元) | 预立项 时间 | 预开工/ 竣工时间 | |||||||
17 | 石大现代物流中心 | 杨家经济 合作社 | 华中路与石大路交叉口 | 仓储、物流、交易配送、网络信息平台建设等,总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 | 33000 | — | 2010年/2013年 | |||||||
18 | 万泰新语 | 杭州万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 华中路康宁路口北 | 住宅及配套商业,总建筑面积97263平方米。 | 45000 | — | 2010年/2013年 | |||||||
19 | 杨家石桥单元E61-07农转非拆迁安置房 | 区多层农居建管中心 | 杨家村 | 农转非拆迁安置房,建筑面积70878平方米。 | 18000 | — | 2011年/2012年 | |||||||
20 | 华丰单元中学(杭州市风帆中学风华校区) | 区教育局 | 华丰单元R22-04地块 | 24班规模初中。教学、实验、综合及办公用房。总建筑面积15970平方米。 | 3514 | — | 2011年/2012年 | |||||||
21 | 区外来务工人员公寓(杨家经合社) | 草荡小区指挥部 | 新俞路与杨家路交叉口 | 外来务工公寓,总建筑面积42033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32545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9488平方米。 | 11000 | — | 2011年/2012年 | |||||||
22 | 诶比科技大楼 | 杭州诶比实业有限公司 | 东至石桥科研区块6号路 | 商业金融、办公用房,地上总建筑面积26170平方米,其中2000平方米作为企业办公用房,不得分割转让。地下建筑面积16489平方米。 | 11000 | — | 2011年/2013年 | |||||||
23 | 杭纺机经纬科技产业园项目 | 杭州经纬天地创意投资有限公司 | 石桥路 | 杭州市工业遗存,老厂房改造。 | 5000 | — | 2011年/2013年 | |||||||
24 | 石桥重点工程农转非安置房项目 | 区多层农居建管中心 | 石桥村 | 农转非拆迁安置房,总建筑面积105104平方米 | 6300万 | 2011.4/— | ||||||||
25 | 杨家村多层农居拆复建项目 | 区多层农居建管中心 | 杨家村 | 农转非拆迁安置房,总建筑面积71679平方米 | 12000 | 2011.12/—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单位 | 建设地点 | 主要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 | 总投资 (万元) | 预立项 时间 | 预开工/ 竣工时间 | |||||||
26 | 永佳大厦 | 永丰经济 合作社 | 杭玻路 | 商业综合用房,总建筑面积5600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 | 8000 | — | 2012年/2014年 | |||||||
27 | 中大圣马广场综合体 | 中大房产 | 石祥路 | 商场、写字楼、宾馆,地上建筑面积18.9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6万平方米。 | 280000 | — | 2012年/2015年 | |||||||
28 | 华丰新世纪国际广场综合体 | 华丰经济 合作社 | 同协路以西、杭坡路以北 | 商业综合用房,地上建筑面积16.5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3.5平方米。 | 140000 | 2012年 | — | |||||||
29 | 华丰留用地地块项目 | 华丰经济合作社 | 同协路以西,石大路两侧 | 规划为商场、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商务楼。建筑面积63936平方米。 | 20000 | 2012年 | — | |||||||
30 | 杨家综合商贸综合体 | 杨家经济 合作社 | 重工路和 俞章路 | 商业综合用房,总建筑面积16.03万平方米。 | 50000 | 2012年 | — | |||||||
31 | 永锦世贸 | 浙江永佳集团有限公司 | 永华路以北、华西路以东钢钉厂地块 | 规划为商业、办公。地上建筑面积34495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6256平方米。 | 20000 | 2012年 | — | |||||||
32 | 临石立交地块 | 永丰经济合作社 | 临丁路石桥路口 | 规划为商业、办公。地上面积35000平方米,地下面积12000平方米。 | 20000 | 2010年/2012年 | ||||||||
合计建筑面积约:803.94万平方米
总投资约:515.34亿元
规划计划
|
区域规划
|
索引号
00250027-9/2021-17147
文号
公布日期
2021-07-1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发改经信局
前 言
“十二五”期间是下城北部地区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区委、区政府“南精北快”总战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为了加快北部地区发展步伐,进一步增强杭州市次级商业商务中心作用,共建共享“繁华时尚之区”,特编制《下城区北部地区“十二五”发展规划》。本规划是“十二五”期间北部地区各级政府履行城市建设、经济转型、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依据,是推进南北协调发展,提升区域整体发展水平的客观需要,也是引导北部地区人民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行动纲领。
本规划以《中共下城区委关于制定下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下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及相关文件为依据,在分析北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确定今后五年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明确发展任务及空间布局,并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
本规划期限为2011年—2015年。规划范围为杭州市下城区北部文晖、东新、石桥三个街道,土地面积约22.51平方公里。
“十一五”期间,北部地区积极贯彻区委、区政府“南精北快”总战略,加快发展步伐,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城市功能不断提升,城区建设更加精致,社会事业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为全区全面完成“十一五”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为“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综合实力再上台阶。“十一五”以来,北部地区限额以上商贸销售额从2006年的302.2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896.98亿元,年均增长31.26%;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从2006年的26.58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82.90亿元,年均增长32.89%;财政总收入从2007年的25.11亿元增加到2010年33.65亿元的,年均增长10.14%;地方财政收入从2007年的13.97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2.6亿元,年均增长17.2%。北部地区招商力度不断加大,五年中共引进内资项目3054个,注册资金 166.1亿元,其中,大杭外项目1632个,注册资金137亿元;合同利用外资4.68亿美元,到位外资2.43亿美元。
2、产业结构更加优化。近年来,北部地区以建设杭州市次级商业商务中心为目标,积极实施“强三优二调一”的产业方针,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10年三产比例调整为0:42.66:57.34(不含金融业)。积极实施“退二进三”战略,加快推进重机厂、杭氧、东恒、华丰集团等企业的搬迁改造,产业布局渐趋合理。
3、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市政建设步伐加快,道路综合整治工程进展顺利,完成4条主次干道建设,配合市建委实施了3条快速路建设和5条主次干道建设;完成了16条支小路改造与建设;完成河道整治 16条。“十一五”期末,北部地区截污纳管率达90%。“城中村”改造实现新突破,开工建设拆迁安置房 118万平方米,竣工72万平方米。城市管理显著改善,探索形成了“三五三评”和谐社区建设模式,大力推进社区居民自治建设,切实加强流动人口的社区治安管理和防范工作,社区群众满意率不断提高。
4、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十一五”以来,北部地区科教文卫体事业发展迅速。大力推进创新优特集团化和“名园+街园”模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基本全覆盖。社区医疗卫生保障体系改革不断深化,拥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0个,覆盖率达100%。积极推进“阳光计生”工程,2010年计划生育率达98.41%。实施文化市场“六个纳入”监管机制,普及“文化超市”运作模式,新建30个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20个社区示范图书阅览室,实现文体设施全覆盖。
5、民生保障更加完善。全面落实各项就业、再就业政策,实现“零就业家庭”中国股份有限华球体育消除。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社会保障实现城乡统筹和征地农转非人员全覆盖。对低保、困难家庭实施新家居、新生活为主题的“1+X”亮居工程,落实居家养老“五金”助老服务,加强老年福利机构建设,启用北景园老人公寓。
1、产业发展有待“转升”。“二产”比重偏高,“退二进三”任务依然艰巨,产业转型升级需求迫切。服务业发展速度较快,但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业态和服务方式落后;会展、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集聚、辐射效应尚未形成。规模较大、特色鲜明的企业偏少,工业企业布局不够集中;民营企业布局分散,工艺设备落后。
2、基础设施有待加强。北部地区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体制,造成道路、水电气等市政设施配套相对落后,近几年虽然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构成的路网骨架基本成形,但次干道、城市支路建设滞后,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区域自身截污纳管、引配水等工作尚未完善,生态保护压力较大。市级大型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公共资源配置相对贫乏,社区建设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区域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相对薄弱。
3、城市化进程有待加快。北部地区三个街道由撤村建居改制而成,城市化进程刚刚起步,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分散建设、粗放发展等现象,功能定位相对模糊,品牌效应没有显现。外来务工人员多,流动性强,城市管理难度大。拆迁工作政策性强,拆迁成本高,“城中村”改造仍任重道远。
4、区域竞争力有待提高。杭州市明确提出,将由“西湖时代”跨向“钱塘江时代”。城市商业商务中心的逐渐南移,加大了对北部地区未来发展的竞争压力。同时,城区间的产业同质化现象突出,加上周边地区不断出台新的优惠政策,导致区域竞争不断加剧。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突出“快速发展”这一主题,深入贯彻下城区“南精北快”总战略和“服务业导向、民主民生、文化引领、环境立区”四大分战略,以民生改善为宗旨,以创新改革为动力,推动产业转型、城区转型和社会转型,率先全面建成惠及市民的小康社会,共建共享“繁华时尚之区”。
1、坚持快速发展。这是落实“南精北快”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弯道超越”,解决北部地区诸多矛盾的根本途径。
2、坚持高端发展。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建设标准,集约发展,精致发展,特色发展,努力形成南北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争创“生活品质之城”示范区。
3、坚持绿色发展。以“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为契机,完善市政设施,修复水环境,彻底改变北部地区脏、乱、差的形象,形成宜居创业国际化水准的城区综合环境,实现在保护改善环境中推进快速发展,在快速发展中保护改善环境。
4、坚持创新发展。要以创新的思路解决北部地区发展的诸多矛盾,突出科技、机制、服务等领域的创新,着力破解产业转型升级、工业企业搬迁、城中村改造等困扰北部地区发展的几大难题。
5、坚持和谐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着力改善民生,关注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在改善本地居民生活质量的同时,同步改善外来人员的生活质量,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1、发展定位
围绕下城区争创“生活品质之城”示范区和共建共享“繁华时尚之区”战略定位,北部地区要坚持以人为本,争当下城区创新发展的主阵地、新一轮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和主引擎,努力成为杭州市次级商业商务区、浙江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引领区和全国一流的现代化和谐城区。
2、总体目标
围绕南北统筹和“依托新天地,对接主城区”的发展主线,加快北部地区的产业转型、能力提升、综合配套和全面发展,繁荣发展社会事业,不断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到“十二五”末,力争实现“一个跨越”,即实现从“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跨越;“一个同步”,即与全区同步建成惠及全区人民的小康社会。
3、具体目标
——经济综合实力全面提高,打造“实力北部”。加快发展步伐,转变发展方式,明显缩小南北差距,到2015年末,北部地区实现限额以上商贸销售额1800亿元,年均增长15%;实现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6亿元,年均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调整为0:20:80,区域经济综合实力、产业核心竞争力、区域影响力显著增强,初步建成市次级商业商务区。
——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打造“创新北部”。加强区内科技孵化中心建设,支持区内重点企业建设一批市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或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挥区内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技术实力,形成一流的研发基地和技术创新体系。到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5%以上,服务型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0%以上,北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0%;每万人口中科技人员不低于120人。
——社会服务功能明显改善,打造“和谐北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实现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全覆盖。科教文卫体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文化更加繁荣,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全覆盖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到2015年,科教文卫体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55%以上,社会保障和抚恤救济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10%以上。
——人居生态环境逐渐优化,打造“生态北部”。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环境建设深入推进,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进一步提高,水环境功能区水质基本达标,全面构建有利于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万元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下降,继续保持全区领先水平。路网建设和河道综合整治扎实推进,城市面貌和环境质量明显优化。到2015年,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无超Ⅳ类水体”。
彰显北部地区发展特色和区域优势,规避宣杭铁路、城市快速路网对区域规划的负面影响,走空间布局集聚化,土地利用集约化的城市发展道路,重点打造“一核三区四街六组团”,提升区城功能,呼应南部发展,加快形成“南有CBD,北有新天地”新格局。
“一核”:杭州市创新创业新天地商业商务核心区,是北部的重要发展极和引擎。加快完成创新创业新天地核心区的建设任务,按照现代都市商业和商务标准建设,形成完善的公共设施和服务配套,集聚商业休闲、文化娱乐、商务办公、科技研发、文化创意等多功能综合业态,致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和“研发经济”。推进外延区块的建设,依托新华广场、中大圣马广场综合体、星火广场、西联广场等楼宇,大力发展现代商贸和楼宇经济,打造杭州市次级商业商务中心。
“三区”:即城市之星综合服务功能区、城北体育公园文体休闲区和石桥创意文化及现代物流集聚区。“三区”是北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拓展区。城市之星包括和平会展区块、杭氧、杭锅旧厂址地块和艮山门地铁上盖综合体,打造文化会展、现代商贸、商务办公、休闲娱乐功能为主的现代化综合功能区。城北体育公园文体休闲区围绕加快三立时代广场、灯塔商贸大楼等楼宇项目建设,着力打造休闲娱乐、运动健身、创新设计等系列的文创产业。石桥创意文化及现代物流集聚区建设以商贸物流、创意产业为主导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大力发展特色商贸、都市物流、电子商务、专业市场、文化创意产业,完善商业、酒店、娱乐等配套产业。
“四街”:即东新路商业特色街、绍兴路汽车文化精品街、香积寺路商业休闲街和“十字金街”。“四街”是下城北部地区特色经济发展骨架。其中:东新路商业特色街围绕“东商西闲”格局,着力发展文化与经济、商贸与旅游、生活与创业、传统与时尚相融合的业态经济,打造北部区域性商业中心;绍兴路汽车文化精品街定位为集汽车展销、汽车文化、快修精修、美容装饰、汽车检测以及相关联产业等为一体的“中国汽车文化精品街区”;香积寺路商业休闲街进一步优化提升产业层次,建设集休闲、购物、娱乐于一体的城北商业休闲街;“十字金街”主要吸引高端业态和品牌商家入驻并形成集聚效应。
“六组团”:杭氧商住组团、三塘商住组团、东新商住组团、石桥商住组团、灯塔商住组团、华丰商住组团,六大商住组团都将规划建成以多层、中层、高层等多种类型住宅相结合的现代化商住区。
表3—1 “六组团”规划建设情况
组团名称 | 居住用地面积 (万平方米) | 居住人口 (万人) |
杭氧商住组团 | 146.47 | 5.27 |
三塘商住组团 | 123.76 | 4.45 |
东新商住组团 | 144.35 | 5.20 |
石桥商住组团 | 50.24 | 1.81 |
灯塔商住组团 | 87.85 | 3.16 |
华丰商住组团 | 70.08 | 2.52 |
加快产业集聚大平台建设,深入实施“服务业导向”战略,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完善社会事业,优化人居生态环境,实现南北统筹和对接共兴。
明确新一轮经济发展的空间支撑,加快基础设施综合配套,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有效整合提升各类产业集聚区,打造新的发展平台,提高产业集聚辐射能力。
1、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加快创新创业新天地、文化创意集聚区、高新技术产业园、石桥创意文化及商贸物流集聚区等现代服务业功能集聚区的建设。优化服务业发展空间布局,积极推进商贸物流、文化创意、信息中介、电子商务等重点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把各类服务业集聚区打造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备、错位发展的产业集群,成为下城区打造现代服务业强区的重要支撑点。到2015年,争取有2个以上服务集聚区列入市级以上重点服务集聚区规划。
2、重点楼宇项目建设。加快大楼宇项目建设,通过做大增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为产业发展提供优质载体。重点抓好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楼宇),特别是城市综合体建设,按照“规划一批、建设一批、更新一批、招商一批、储备一批”的楼宇项目推进工作机制,加快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到2015年,再培育2幢税收超亿元楼宇。建立现代服务业项目库,积极申报省、市重点服务业项目。
3、六大综合体建设。以提高产业高端发展综合承载力为着力点,做好城市综合体推进工作,建设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地综合体、艮山门站地铁上盖物业综合体、杭氧杭锅地块城市之星综合体、中大圣马广场综合体、华丰新世纪国际广场综合体、杨家综合商贸综合体等六大综合体。加快完成相关城市综合体规划设计,推进综合体与周边地块的深度整合,提高功能复合性和土地集约利用率,发挥最大综合带动效益。加强与综合体开发主体的联系,协同各有关主管部门,整合相关政策,提高城市综合体在用地、产业、设施、功能等方面的综合承载力,使其成为产业高端发展的重要平台。
北部经济转型的核心是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积极实施“退二进三”产业发展战略,坚持“两轮驱动”,打造“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的“2+1”、“三位一体”现代产业体系,深入实施“服务业导向”战略,大力发展“首位经济”。
1、繁荣发展商贸服务业。以创新创业新天地及其外延圈建设为核心,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统筹发展商贸业,大力发展精品商贸、特色商贸,大力整合北部地区的业态和业种,打造杭州市次级商业商务中心;重点建设创新创业新天地现代商贸商务圈、城市之星旅游商务经济圈和石桥商贸物流经济圈;创新创业新天地现代商贸商务圈发展现代商贸商务、高新技术服务业、信息服务、工业设计、电子商务、咨询中介、文化创意、文体娱乐等产业;城市之星旅游商务经济圈和石桥商贸物流经济圈积极推进“六带”建设,努力整合石桥路的专业市场群,逐步形成具有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和市场强势竞争力的专业品牌运营区,成为全省购物消费的“新高地”。
2、特色发展文化创意业。结合“退二进三”,以文创特色楼宇、文创产业园为主平台,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促进文化创意产业集聚集群发展。重点建设长城•F317文化创意产业园、东联299文化创意园和杭州经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其中长城•F317文化创意产业园包括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以及策划、传媒、科技、摄影展览等创意机构;东联299文化创意园以摄影、影视、设计、出版、广告、现代传媒、动漫制作、艺术品为目标对象,以影像文化创意为特色的专业文化创意园,建成后将形成具有一定产业规模、产业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创业环境一流、专业人才集聚、专业服务完善、具有上下产业链的影像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杭州经纬国际创意产业园重点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美术设计等设计类企业,力争把该园区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文化创意设计园区。
3、积极发展旅游会展业。以建设浙江会展中心为目标,建设好杭氧、杭锅地块国际旅游综合体,在和平广场与东新河以东拓展会展配套设施,延伸会展产业链,初步形成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管理规范的会展设施体系,打造杭州乃至浙江的会议展览区。重点培育自有品牌展会,服务好省农博会、省旅交会、工博会等传统项目;继续关注和扶持一些高品质、有成长潜力及利润空间较大的展览项目,积极引进与杭州产业特色相适应的大型专业会议;依托场馆资源、品牌项目,提升北部地区会展业竞争力。
4、有序发展房地产业。打造一批功能完善的高端商业商务楼宇,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载体支撑。依托北部区位优势,在六大组团构建商品住宅、保障性住宅、商业房产、商务房产等多层次多类型的产品体系,提升北部未来商住氛围,以集聚人气,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载体支撑。加快推进北部地区的“城中村”改造,拓展区域房地产发展空间,实现城市化与房地产业的互动发展,促进房地产市场有序、稳定和健康发展。
5、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法律服务、会计审计、资产评估、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等中介服务业,大力引进国际国内著名中介服务企业,引导品牌中介企业向北部集聚。大力发展技术交易、科技信息、科技孵化、检测检验、信息咨询等科技服务业,打造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加强中介服务业行业信用建设,规范执业行为,强化行业自律,初步形成种类齐全、分布广泛、运作规范的商务专业服务体系。
6、优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主攻服务型高新技术产业,以特色产业园(楼宇)建设为支撑,重点发展信息服务与软件业、现代传媒业、设计服务业、科技中介服务业等四大区域特色明显的服务型高新技术产业,注重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电子商务、信息网络、节能环保、新材料、生命科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物联网、下一代移动通信、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加快形成先导性产业,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7、着力发展都市型工业。将都市型工业的发展方向提升到战略层面,同北部城市空间布局、产业升级换代、生态环境建设、产业品牌塑造等紧密地结合,做大都市工业经济的总量。全面推进都市工业基地和园区的建设,使产业布局相对集中,实现信息、设备、人才、研发能力等公共性资源的共享。在目前都市型工业的基础上,适当将一些产业升级,重点发展珠宝、首饰等贵重物品、高档精致印刷包装以及小批量高档手工成衣女装和纺织加工业。重点支持杭氧、印象实业等在技术、设计、产品营销等方面实力强、影响大的企业,发挥其对都市工业的辐射、带动力。
8、完善社区服务业。围绕社会福利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大力发展连锁化、品牌化的社区服务业,支持发展家政服务、物业管理、房屋租赁、养老托幼、生活品配送等新型服务业,增强社区公共服务功能。逐步建立起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现代社区服务发展机制,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健全服务网络,基本形成服务主体多元、服务门类齐全、服务对象全覆盖、服务质量优质高效的新型社区服务业态。
1、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围绕轨道交通建设、城市快速路网完善等市级大项目、大工程的建设目标,以道路建设带动北部地区发展,带动城市有机更新。继续实施重工路(东新路—石桥路)、东新东路(长大屋路—重工路)、长大屋路(东新路—东新东路)等主干路和永丰路(华丰路—杭玻路)、再行路(蟹罩坟路—新西路)等支小路建设。加快建设胜景路(德胜路—绍兴路)、胜景西路(绍兴路—胜景路)。整治德胜路、河东路(运河—长板巷)、香积寺路、白石路(杭钢市场—东新路)、华中路(杨家路—石大路),加快形成北部交通路网骨架。
2、河道整治。按照“水清、流畅、岸绿、景美、宜居、繁荣”的要求,完善辖区河道的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健全景观河道的慢行系统。主要整治备塘河、德胜河、石桥河、沈家河和沿三河五条河道。
3、“城中村”改造。以北部概念性规划和控规调整为契机,继续推进沈家、中舟、胜利、华丰、永丰、石桥、杨家七社区“城中村”改造,实施“一村一方案”和“一街一方案”的改造工作,以 “城中村”建设推进北部地区新一轮城市化进程,促其向现代城市方式转变,提升生活品质之城示范区的水平。在“城中村”建设和管理中要积极寻求有效解决办法,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城中村”存在问题的不和谐因素,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创新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加快北部地区社会事业建设,促进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切实促进居民生活品质全面提高。
1、推进教育快速发展。围绕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城区、杭州市学前教育强区建设要求,推进学前教育均衡化、公平化、优质化,巩固和发展杭州市学前教育强区成果,到2015年,北部地区幼儿园布局更加合理,师资配置更加完备,学前教育投入更加充裕,学前教育办园条件明显改善,100%解决符合条件的幼儿(包括新杭州人儿童)享受3年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促进优秀教师向北部流动,增加北部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区域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按要求落实校园布局规划,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重点做好北部地区学校配套建设,新(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13所。统筹落实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力度。
专 栏: 新建学校和幼儿园项目 |
1、华丰单元新建中学1所,扩建求知小学; 2、东新单元新建小学1所,幼儿园2所; 3、三塘单元新建中学1所,小学1所,幼儿园2所; 4、文晖单元新建中学1所,小学1所,幼儿园2所。 |
2、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北部地区“15分钟卫生服务圈”服务能力,推进文晖、东新和石桥3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新建华中、沈家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进一步健全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在北部地区建设集妇幼卫生、卫生监督、疾病控制、卫生应急为一体的区级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大楼;进一步深化“健康城区”建设,加大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力度,努力改善北部地区整体环境卫生面貌;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优化医疗服务资源,在北部地区建设一所养老医院。加强以全科医师为重点的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健全梯队化的优秀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基本实现辖区每万名居民拥有5—6名全科医生的目标。
3、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以创建“省文化先进区”和“全国文化先进区”为目标、“文化惠民”为宗旨,深化“文化社区”建设,推进全民健身运动,不断满足居民基本的文化和体育需求,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加大对文化体育建设的投入力度,拓展街道文化活动中心服务功能,完善社区图书室、文化活动室标准化建设,到2015年末,北部新建6个社区示范图书阅览室和41个“一证通”共享工程,实现全覆盖;创建15个“文化社区”,每百人均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9.5平方米以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覆盖率达到100%。
4、加快和谐北部建设。统筹推进北部地区社区发展,深化完善“三五三评”和谐社区建设模式,全面落实“66810”为民服务体系,加强北部地区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化能力,不断提升社区为民服务水平。根据城市化进程,完善北部地区尤其是“城中村”改造完成后的社区规划布局和调整,通过调整、撤并、扩容、新建等方式,进一步优化社区结构。科学划分界定社区的规模设置,逐步消除规模在1500户以下的社区,彻底消除“点式”社区。加快推进撤村建居社区转型,逐步实现撤村建居区域的社区组织与经合社组织在资金、人员、管理服务方式的分离。落实对北部地区撤村建居社区、新建社区的资金扶持,改善硬件服务设施。
5、加强人口计生工作。促进流动人口融入城市,加快流动人口市民化进程,全面形成“全覆盖、同待遇、共享受、促融合”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体系。完善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和网络体系建设。建立全员流动人口综合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实现流动人口信息跨部门、跨系统、跨地区共享。加快构建配置合理、功能完善、便捷高效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落实流动人口协管员的计划生育工作职责,完善居住证发放过程中的计划生育审核把关机制。
6、促进老龄事业发展。到2015年底,北部将形成90%的老年人享受以社区为依托、社会化服务为协助的自主居家养老服务;6%的老年人享受政府购买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4%的老年人享受机构养老服务的“9064”养老服务格局。要通过挖掘潜力,力争在北部地区至少新建两家大型养老机构。加快推进街道举办的养老机构的改(扩)建及升级改造,使北部地区各街道辖区内机构养老床位数达到200张以上。要注重在城中村改造、城市化推进、房地产业发展过程中,按照每百户不少于50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标准,落实包括养老服务设施在内的社区配套用房,为老年人提供集文体娱乐、交流慰藉等功能为一体的老年服务场所。要根据北部地区老年人的经济、生活现状,构建适合各类老年人不同生活照料需求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到2015年底,各街道至少建有一个社区日间照料综合服务中心,各街道自办型老年食堂原则上不少于总数的30%。
坚持环境保护与建设,以加快改善水环境和空气质量为重点,全面构建有利于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提升生态文明水平和宜居创业环境品质,率先打造低碳城区。
1、科学制定建设规划。合理确定北部地区土地利用强度,确定开发强度不能突破环境总容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实现产业间的良性互动。
2、配套完善市政环卫设施。加快实施污水管网建设、水环境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分片推进区域污水管网和泵站建设,形成健全完备的生态基础设施体系。着力解决配引水、通道流向等关键问题,确保水系联网畅通、水质达标,有效提升生态功能。
3、优化美化城区景观。发挥功能区建设优势,高标准推进城区绿化建设,努力打造生态、文化、景观大道。重视城市道路绿化种植,提高绿化覆盖率和绿化效果,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重点建设城北体育公园、北景园生态公园、杭氧公园、重机公园的绿地,到2015年,实现绿地率1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5平方米、绿地覆盖率20%的目标。加快整治河道绿地、在建道路绿地、居住庭院绿地和市政防护绿地的建设。探索实施屋顶、垂直立面、人行天桥的特色绿化。
4、积极推进低碳建设。积极发展低碳产业,实现从“碳基能源”向“低碳能源”转变。在城市开发中融入低碳理念,大力推广低碳建筑,鼓励建筑节能改造,打造低碳社区、绿色建筑。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充分发挥交通枢纽优势,提高交通组织能力,优化居民出行条件,着力打造“低碳城区”。
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探索建立“政企分开、管养分离”的城市管理机制。完善全社会参与的网络化城市管理体系,建立健全与北部发展相适应的城管执法运行机制,进一步强化“数字城管”,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1、健全网格化管理。随着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建立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服务”的责任网络,明确区、街道(镇)、社区(村)以及部门、单位的责任,细化每个网格的管护标准和责任人,注重发挥经合社和新市民的作用,充分调动各个层面的积极性,围绕“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加快形成精细化管理。
2、创新管理方式。推进城市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力争做到从经验式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从运动式管理向制度化管理转变和从问题式管理向预防式管理转变,建立城市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谐协调配合机制、城管执法保障机制和全方位全天候的城市管理作业机制。不断完善、推广石桥、杨家“新市民之家”管理模式,依托公共服务中心的打造,提高新市民的满意度、幸福度、归属感,构建和谐管理服务环境,促进新市民的自我管理。
进一步完善规划实施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和政府宏观调控的双重作用,集约利用资源,谋划发展抓手,构建推进动力,加大服务支持,强化组织协调,有效实施本规划,确保“十二五”规划目标和任务顺利完成。
1、盘活存量资源。加快消化闲置土地,激活低效土地,深入挖潜存量土地。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对闲置的土地,根据实际情况,征收土地闲置费,或予以收回,重新统一调整安排。推进土地增量指标与存量盘活挂钩,对存量土地利用工作突出的街道,土地利用计划给予优先安排。在盘活存量土地资源的同时,通过对北部地区企事业单位的厂房、设备、工业产权等资源要素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合作开发,缓解要素资源制约。
2、拓展发展空间。以大型工业企业搬迁和“城中村”改造为契机,加快北部地区工业企业、经合社“退二进三”、“迁二建三”和各大传统产业功能区“腾笼换鸟”步伐,并加大对转型升级主体的支持力度,推进不适宜在本地区发展的企业向外有序转移,进一步拓展北部地区发展空间,以发展高端化、高附加值的都市型产业。同时,加强与省、市相关部门协调,积极争取建设用地指标,并适度向北部地区倾斜,增加可利用土地总量。
3、集约利用资源。坚持开源节流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大力推进节能节地节水节材项目和产业,提高要素资源利用效率。严格限制粗放型的项目和产业发展,实施技术改造或分阶段强制淘汰。引导产业、人口、住宅集聚,实现土地的集约高效利用。提高北部地区生产性用地经济产出强度门槛要求,并加强中国股份有限华球体育监控,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产出效益。在满足城市规划要求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居住用地容积率,提高开发强度。
1、建设城北新城。以华丰综合体为核心,大力推进城北新城建设。突出科技孵化、欢乐创智的主题,进一步整合产业、资源和空间,着力优化农居安置、工业遗产保护、上盖物业和地下空间,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和集聚,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在空间结构、空间形态和空间景观上,密切契合城北新城的整体风格,与周边区域相和谐;在交通组织方面,形成公共交通、静态交通和中国股份有限华球体育交通的统一,安全、连续、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努力将华丰综合体建设成为配套齐全的生活区和欢乐创业的孵化区,打响城北新城的品牌形象。
2、创新招商选资。根据北部地区转型升级导向,推进招商模式向“招商选资”、“ 招商引智”转变。继续强化各街道在招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推动各街道由分散招商为主转向组团式招商,共享招商资源。根据各街道不同的功能定位和发展规划,有选择地开展招商,大力引进跨国公司。充分利用下城区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开展“以民引外”、“以外引外”活动。发挥社会中介作用,委托国际性专门机构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利用浙籍海外人士、留学生的社会关系开展招商工作,形成全球化的招商网络。
3、依靠项目带动。突出引进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都市型工业重大项目,积极引进对转型升级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项目。依托下城区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丰富的智力资源,争取外地大公司在北部地区设立地区总部或研发中心。同时,引导重大招商项目融入地方产业体系,鼓励大项目就地采购配套产品,增进与本地产业配套协作关系。加强跟踪服务,对重大项目在立项、选址、用地、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予以优先保证,努力让条件具备的项目尽快落地生根。
1、推动机制改革。持续推进社会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认真做好各类社会组织培育和管理、社区自治体制健全、社会管理载体创新等方面改革工作。鼓励并引导民营经济二次创业,支持区域内潜力型民企进行科技、管理创新。探索机制,拓宽渠道,进一步增强集体经济组织活力,健全与社区居民增收长效机制相适应的集体资产管理体制,积极发挥经济合作社在加快北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
2、借力开放合作。将北部地区的发展置于区域经济一体化、杭州城市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思考、谋划,坚持走区域合作和国际化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国内外分工和产业资源配置,加快构筑对内对外经济开放合作新格局。推进对内开放,密切与杭州都市圈核心区的联系,深度融入“长三角”,提升区域合作领域和层次。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先进理念,联合实施产业示范项目,争取更广泛的国际合作支持。
3、坚持创新驱动。以杭州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契机,依托杭州市和下城区良好的科技教育资源,采取合作、新建等方式,打造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创新平台,制定完善政产学研合作、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利申请促进等科技扶持政策,加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自主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和自主创新成果转化,积极创建创新型学习型示范城区。
1、完善扶持政策。在充分利用省、市各项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北部地区有关招商选资、大项目推进、加快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相关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提高政策执行力度和效果。帮助企业特别是新引进企业用足用好各类扶持政策,促进企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集体、个人等社会力量参与北部地区重大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大对北部地区撤村建居社区、新建社区的扶持力度,为居民提供多重保障。
2、强化多元投入。进一步加大对北部地区的财政投入,通过区财政配套调动相关街道自筹资金的积极性。筛选、上报亮点项目,积极争取省、市的相关资金支持。坚持“非禁即入”原则,发挥充裕的民间资本优势,加大民间资金和区外资金的利用力度,采用多种方式,鼓励企业、集体、个人等社会力量参与北部地区重大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市场化和投资方式多样化,为北部地区加快发展提供充裕、稳定的资金支持。
3、创新服务机制。进一步落实企业联系制度,不断健全安商、稳商的快速反应和长效服务机制。加强政府服务职能,深入企业,切实为企业解决困难。加大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提供,对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与推广、知识产权服务等进行支持。充分发挥各行业协会在产业发展、技术进步、标准制定、贸易促进等公共服务方面的作用,及时反映行业情况和问题,沟通市场信息,引导企业落实政策,加强行业自律。
1、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健全“北部办”工作机制和运行机制,研究制定新时期北部发展战略,切实加强对北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管理的新模式,坚持区委、区政府领导,“北部办”统一协调,文晖、东新、石桥各街道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分工与布局、土地整理开发、重点项目招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联合与协作。
2、重在规划引领。强化规划在北部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指导作用和综合协调作用,继续实施规划功能化、产业化、项目化。围绕“繁华时尚之区”战略定位、“两新”战略目标和“南精北快”总战略,进一步优化北部地区功能布局,实现区域范围内的协调发展、联动发展和集聚发展。
3、强化监测考核。抓好加快北部地区发展的各项实际工作的责任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个人。配合区委、区政府对各单位和有关街道定期进行督查、考核,进行及时通报,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建立考核评估体系及相应的激励机制,各单位和有关街道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纳入每年区委、区政府组织的综合考核评价范围,相关责任领导的考核情况直接与个人的绩效考核体系挂钩。健全规划监测评估制度,推进规划年度监测、中期评估和后评估工作。健全重要规划任务目标跟踪反馈机制,加强规划实施的中国股份有限华球体育管理。
“十二五”时期下城北部地区重点建设项目
文晖街道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单位 | 建设地点 | 主要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 | 总投资 (万元) | 预立项 时间 | 预开工/ 竣工时间 |
1 | 苏泊尔大厦 | 浙江苏泊尔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东新路 240号 | 研发中心、产品展示用房,建筑面积31763平方米。 | 10000 | — | 2009年/2011年 |
2 | 野风现代商务大厦 | 野风集团 | 绍兴路 183号 | 综合性商务大厦,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 | 140000 | — | 2010年/2013年 |
3 | 汇融房产安置项目 | 汇融房产 | 绍兴路50号 | 二幢安置用房。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 | 15000 | — | 2010年/2013年 |
4 | 浙江机电大楼 | 胜利经济 合作社 | 德胜中路 | 商业综合用房,建筑面积42680平方米。 | 18000 | — | 2011年/2013年 |
5 | 地铁艮山门站上盖物业综合体 | 杭州地铁 集团 | 绍兴路 | 建设商业、写字楼、宾馆等,总建筑面积47.77万平方米。 | 360000 | — | 2011年/2014年 |
6 | 城市之星综合体 | 杭州旅游 集团 | 东新路原杭氧、杭锅厂区地块 | 以国际城市博览中心为主题,集艺术、影视、演艺、游乐、购物酒店、会展、美食、健身功能于一体的国际旅游综合体,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 | 500000 | — | 2011年/2015年 |
7 | 中烟仓库地块项目 | 堡盈房地产(杭州)有限公司 | 建国北路北 | 商品住宅(含配套公建),建筑面积84509平方米。 | 250000 | — | 2012年/2014年 |
8 | 英特药业国医馆 | 文晖街道 | 东新路与德胜路交汇处 | 依托原有库房,推广传统医药文化。改造面积1万㎡。 | 4000 | —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单位 | 建设地点 | 主要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 | 总投资 (万元) | 预立项 时间 | 预开工/ 竣工时间 |
9 | 农都地块项目 | 浙江省农都农产品有限公司 | 石桥路115号农都农产品有限公司地块 | 酒店、办公、公园、购物中心、会议中心、会所、公寓等,总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 | 190000 | 2011年 | — |
10 | 杭氧生活区改造项目 | 东新街道、文晖街道 | 东新路与德胜路交汇处 | 杭氧生活区更新改造。总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 | 20000 | 2011年 | — |
11 | 和平广场三期场馆(农展馆加层) | 浙江和平工贸集团有限公司 | 绍兴路 | 主要用作展馆的扩展和配套设施,建筑面积2万多平米。 | 12000 | 2012年 | — |
东新街道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单位 | 建设地点 | 主要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 | 总投资 (万元) | 预立项 时间 | 预开工/ 竣工时间 |
1 | 浙江三立时代广场 | 三塘经济 合作社 | 绍兴路538号 | 使用功能为酒店、写字楼、商业。建筑面积127947平方米, | 65000 | — | 2009年/2011年 |
2 | 灯塔商贸大楼 | 灯塔经济 合作社 | 善贤路17号 | 商业综合用房,建筑面积80555平方米。 | 25000 | — | 2009年/2012年 |
3 | 灯塔农转非拆迁安置房二期 | 区多层农居建管中心 | 灯塔村 | 农转非拆迁安置房,建筑面积114500平方米。 | 45000 | — | 2010年/2011年 |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单位 | 建设地点 | 主要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 | 总投资 (万元) | 预立项 时间 | 预开工/ 竣工时间 |
4 | 区外来务工人员公寓(沈家经合社) | 沈家经济合作社 | 重工路 | 外来务工人员公寓及配套公建,建筑面积56800平方米。 | 13000 | — | 2010年/2011年 |
5 | 万家星城 | 滨江房产 集团 | 东新路 | 一期:商品住宅(含配套公建),建筑面积186164平方米。二期:商品住宅及商业金融用房,建筑面积191763平方米。三期:商品住宅,建筑面积211558平方米。 | 470000 | — | 一期:2010年/2011年,二、三期2010年/2012年 |
6 | 西文R21-NJ-01农转非拆迁安置房 | 区多层农居建管中心 | 西文村 | 农转非拆迁安置房,建筑面积88330平方米。 | 30000 | — | 2010年/2012年 |
7 | 西文R21-NJ-03农转非拆迁安置房 | 区多层农居建管中心 | 西文村 | 农转非拆迁安置房,建筑面积130000平方米。 | 50000 | — | 2010年/2012年 |
8 | 香石公寓 | 海盐南塘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 颜三路、 再行路路口 | 用地性质为住宅。总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 | 65000 | — | 2010年/2013年 |
9 | 西联商贸大厦 | 西文经济 合作社 | 重工路与白石路交汇处 | 使用功能为写字楼及商业等。建筑面积15085平方米, | 5000 | — | 2011年/2013年 |
10 | 绍兴路区控股公司杨六堡路项目 | 区国有投资控股有限 公司 | 绍兴路390号 | 万盛地块,建筑面积23000平方米。 | 13000 | — | 2011年/2013年 |
11 | 绍兴路区控股公司绍兴路400弄 项目 | 区国有投资控股有限 公司 | 绍兴路400弄 9号 | 集商业、办公于一体的综合性商务大楼。地下二层,地上主楼十三层,总建筑面积12903平方米。 | 8000 | — | 2011年/2013年 |
12 | 城北体育公园地下空间及市民健身中心 | 区国有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 白石路 | 地下空间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市民健身中心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 | 35480 | — | 2011年2014年 |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单位 | 建设地点 | 主要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 | 总投资 (万元) | 预立项 时间 | 预开工/ 竣工时间 |
13 | 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地综合体 | 杭州市工业资产经营 公司 | 东新东路与石祥路 | 地标性现代商务商业中心,集办公、购物、餐饮、娱乐、文化休闲、商住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总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 | 1000000 | — | 2011年/2015年 |
14 | “十字金街”项目 | 东新街道 | 长大屋路与东新东路 | 积极推进长大屋路与东新东路道路楼宇建设,逐步形成商业商务街区。 | 100000 | — | 2011年/2015年 |
15 | 杭州重型机械厂宿舍区地块拆迁安置房 | 下城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心 | 东新路 | 拆迁安置房(含配套公建),建筑面积163228平方米。 | 50000 | — | 2012年/2014年 |
16 | 三塘单元FG01-C1/C2-07、08地块和善贤路11号地块 | 中粮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北至重工路,南至规划文南路,西至规划道路,东至规划农贸市场 | 中粮美特容器有限公司地块,用地性质为商业、住宅。建筑面积9.45万平方米。 | 140000 | — | 2012年/2014 |
17 | 星火广场 | 沈家经济 合作社 | 重工路133号 | 商贸、金融、酒店及大型超市,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 | 55000 | — | 2012年/2015年 |
18 | 西联广场(物美)购物中心 | 西文经济 合作社 | 东新路与重工路交汇处 | 大型购物中心,西联公寓楼等,建筑面积51564平方米。 | 30000 | — | 2012年/2015年 |
19 | 西联建设大厦 | 西文经济 合作社 | 南至重工路,西至东新路,东至重机巷 | 用地性质为商业、综合用房。总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 | 25000 | 2011年 |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单位 | 建设地点 | 主要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 | 总投资 (万元) | 预立项 时间 | 预开工/ 竣工时间 |
20 | 西联塘河地块项目 | 西文经济 合作社 | 北靠石祥路、东至东新路 | 商业、综合用房。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 | 50000 | 2011年 | — |
21 | 下城区城管监管指挥中心 | 区国有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区城管办 | 东新路以西东新河以北 | 城管监管指挥中心用房。 | 1000 | 2011年 | — |
22 | 中包印务地块项目 | 沈家经济合作社 | 重工路50号东新园北门 | 用地性质为商住。总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 | 110000 | 2011年 | — |
23 | 灯塔R21-04-A地块项目 | 区建管中心(代管) | 东至规划路,西至再行路,南至颜三路,北至横河港 | 由区建管中心实施做地挂牌出让,该地块为杭州灯塔防火材料厂,用地性质为住宅。 | — | 2011年 | — |
24 | 灯塔R21-04-B地块项目 | 区建管中心(代管) | 东至规划九号路,西至规划七号路,南至颜三路,北至横河港 | 由区建管中心实施做地挂牌出让,该地块为颜三路杭州东新工贸公司东侧,用地性质为住宅。 | — | 2011年 | — |
25 | 中国空分大厦改扩建 | 东新街道 | 东新路、德胜路交叉口东北角 | 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 | 25000 | 2012年 | — |
26 | 城北商业中心 | 东新街道 | 东新路、颜三路交叉口西北角 | 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 | 50000 | 2012年 | — |
石桥街道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单位 | 建设地点 | 主要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 | 总投资 (万元) | 预立项 时间 | 预开工/ 竣工时间 | |||||||
1 | 润和亿城 | 浙江屹立置业有限公司 | 华丰路华中路交叉口 | 商品住宅,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 | 22000 | — | 2008年/2011年 | |||||||
2 | 海辰水岸晶座 | 杭州辰宇置业有限公司 | 康宁路华中路口 | 商业办公用房,建筑面积29378平方米。 | 16000 | — | 2009年/2011年 | |||||||
3 | 华富金座 | 杭州宝仕隆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 永华街1号 | 商业办公用房,建筑面积42722平方米。 | 18000 | — | 2009年/2011年 | |||||||
4 | 石桥重点工程农转非安置房项目 | 区多层农居建管中心 | 石桥村 | 农转非拆迁安置房,建筑面积105104平方米。 | 25000 | — | 2009年/2011年 | |||||||
5 | 元都新景 | 杭州元都房地产有限公司 | 永华街 | 住宅及配套用房,建筑面积54598平方米。 | 28500 | — | 2009年/2011年 | |||||||
6 | 国润房产项目 | 杭州国润房地产有限公司 | 华丰路华中路交叉口正南面 | 商品住宅(含配套公建),建筑面积42895平方米。 | 22000 | — | 2009年/2011年 | |||||||
7 | 省移动研发工程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 华西路横 二路口 | 移动通信机房及相关配套用房建设,建筑面积56345平方米。 | 34000 | — | 2009年/2012年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单位 | 建设地点 | 主要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 | 总投资 (万元) | 预立项 时间 | 预开工/ 竣工时间 | |||||||
8 | 泰地•北上新城综合体 | 杭州泰地置业有限公司 | 杭玻路华中路口 | 商业金融办公用房,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 | 60000 | — | 2009年/2013年 | |||||||
9 | 新华广场 | 石桥经济 合作社 | 永安路石祥路交叉口 | 一期:综合办公及商业用房,建筑面积107536平方米。二期:商业综合用房,建筑面积67837平方米。 | 41000 | — | 一期2009年/2012年;二期2012年/2013年 | |||||||
10 | 东新路新华商贸特色街区项目 | 新华集团 | 东新路延伸段 | 商业特色街区,总面积116500平方米。 | 20000 | — | 2010年/2011年 | |||||||
11 | 杨家农居拆复建项目 | 区多层农居建管中心 | 杨家村 | 农转非拆迁安置房,建筑面积72243平方米。 | 15000 | — | 2010年/2011年 | |||||||
12 | 杭州永丰大润发超市项目 | 永丰经济 合作社 | 杭玻路与华西路交叉口 | 商业、超市、办公用房,总建筑面积87276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66506平方米,商业及超市35000平方米。 | 32554 | — | 2010年/2012年 | |||||||
13 | 华丰商城 | 华丰经济 合作社 | 华中路与康宁路交叉口 | 商业金融办公用房,总建筑面积150782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100782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 | 45000 | — | 2010年/2012年 | |||||||
14 | 华丰大厦 | 华丰经济 合作社 | 华中路与杭玻路交叉口 | 商业金融办公用房28000平方米。 | 27000 | — | 2010年/2012年 | |||||||
15 | 嘉里桦枫 | 嘉里桦枫房地产开发(杭州)有限公司 | 华丰路永丰路口 | 住宅及配套用房,建筑面积83154平方米。 | 35000 | — | 2010年/2012年 | |||||||
16 | 中铁田逸之星 | 杭州田逸之星置业有限公司 | 华丰路 华东路口 | 小高层公寓兼商业金融办公用房,总建筑面积83917平方米。 | 37500 | — | 2010年/2012年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单位 | 建设地点 | 主要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 | 总投资 (万元) | 预立项 时间 | 预开工/ 竣工时间 | |||||||
17 | 石大现代物流中心 | 杨家经济 合作社 | 华中路与石大路交叉口 | 仓储、物流、交易配送、网络信息平台建设等,总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 | 33000 | — | 2010年/2013年 | |||||||
18 | 万泰新语 | 杭州万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 华中路康宁路口北 | 住宅及配套商业,总建筑面积97263平方米。 | 45000 | — | 2010年/2013年 | |||||||
19 | 杨家石桥单元E61-07农转非拆迁安置房 | 区多层农居建管中心 | 杨家村 | 农转非拆迁安置房,建筑面积70878平方米。 | 18000 | — | 2011年/2012年 | |||||||
20 | 华丰单元中学(杭州市风帆中学风华校区) | 区教育局 | 华丰单元R22-04地块 | 24班规模初中。教学、实验、综合及办公用房。总建筑面积15970平方米。 | 3514 | — | 2011年/2012年 | |||||||
21 | 区外来务工人员公寓(杨家经合社) | 草荡小区指挥部 | 新俞路与杨家路交叉口 | 外来务工公寓,总建筑面积42033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32545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9488平方米。 | 11000 | — | 2011年/2012年 | |||||||
22 | 诶比科技大楼 | 杭州诶比实业有限公司 | 东至石桥科研区块6号路 | 商业金融、办公用房,地上总建筑面积26170平方米,其中2000平方米作为企业办公用房,不得分割转让。地下建筑面积16489平方米。 | 11000 | — | 2011年/2013年 | |||||||
23 | 杭纺机经纬科技产业园项目 | 杭州经纬天地创意投资有限公司 | 石桥路 | 杭州市工业遗存,老厂房改造。 | 5000 | — | 2011年/2013年 | |||||||
24 | 石桥重点工程农转非安置房项目 | 区多层农居建管中心 | 石桥村 | 农转非拆迁安置房,总建筑面积105104平方米 | 6300万 | 2011.4/— | ||||||||
25 | 杨家村多层农居拆复建项目 | 区多层农居建管中心 | 杨家村 | 农转非拆迁安置房,总建筑面积71679平方米 | 12000 | 2011.12/—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单位 | 建设地点 | 主要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 | 总投资 (万元) | 预立项 时间 | 预开工/ 竣工时间 | |||||||
26 | 永佳大厦 | 永丰经济 合作社 | 杭玻路 | 商业综合用房,总建筑面积5600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 | 8000 | — | 2012年/2014年 | |||||||
27 | 中大圣马广场综合体 | 中大房产 | 石祥路 | 商场、写字楼、宾馆,地上建筑面积18.9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6万平方米。 | 280000 | — | 2012年/2015年 | |||||||
28 | 华丰新世纪国际广场综合体 | 华丰经济 合作社 | 同协路以西、杭坡路以北 | 商业综合用房,地上建筑面积16.5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3.5平方米。 | 140000 | 2012年 | — | |||||||
29 | 华丰留用地地块项目 | 华丰经济合作社 | 同协路以西,石大路两侧 | 规划为商场、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商务楼。建筑面积63936平方米。 | 20000 | 2012年 | — | |||||||
30 | 杨家综合商贸综合体 | 杨家经济 合作社 | 重工路和 俞章路 | 商业综合用房,总建筑面积16.03万平方米。 | 50000 | 2012年 | — | |||||||
31 | 永锦世贸 | 浙江永佳集团有限公司 | 永华路以北、华西路以东钢钉厂地块 | 规划为商业、办公。地上建筑面积34495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6256平方米。 | 20000 | 2012年 | — | |||||||
32 | 临石立交地块 | 永丰经济合作社 | 临丁路石桥路口 | 规划为商业、办公。地上面积35000平方米,地下面积12000平方米。 | 20000 | 2010年/2012年 | ||||||||
合计建筑面积约:803.94万平方米
总投资约:515.3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