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00250027-9/2021-1659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区发改经信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备注/文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生成日期 2021-07-13 发布日期 2021-07-13
附件
拱墅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发布日期: 2021-07-13 16:01:23 点击率:

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对复杂艰巨的经济形势,全区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支持指导下,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政府过紧日子,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以“争先创优、补短增效”攻坚行动为抓手,鼓足干劲合力冲锋,穷尽办法加快追赶,推动全区经济社会运行逐步恢复正常,保持平稳有序健康发展态势。因行政区划优化调整,报告中2020年计划执行情况部分整合了原下城、原拱墅两区的工作和数据,由于部分指标统计存在口径问题,仅统计实绩数。全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03亿元,服务业增加值1631亿元;在大规模减税降费的情况下,实现财政总收入30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8亿元;全社会R&D经费支出2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35亿元;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等指标均完成良好。

(一)坚持改革引领,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1.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双战双赢。疫情防控阶段,坚持“精密智控+硬核隔离+暖心服务”并举,全市最早一批开展疫区人员排查、设置集中隔离点、启动小区封闭管理,排查管控14.7万人,建立健全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全市率先成为绿色低风险区并延续至今。复工复产阶段,迅速成立复工专班,制定支持企业有序复工“暖心十条”“规上五条”“劳动用工十项举措”等意见办法,深化“走亲连心三服务”活动,开通企业服务专线,安排企业服务专员2000余人,对口联系2471家重点企业和134个重点工程项目,做到有呼必有应、有应必处理。助推惠企直达,依托“亲清在线”平台上线区级惠企政策38条,线上线下累计减免及兑现各类政策163.7亿元,有效缓解疫情对经济社会的负面冲击,在全省两次MEI综合评价中分获“优+”“优”等次。

2.政务服务提质增效。推进智慧政务大厅建设,实现全区政务大厅取号数据共享共通。设立网办掌办和综合服务专区,构建窗口数字办事模式,开展政务服务2.0省级试点,全力提升政务服务质效。持续推进“一件事”联办,率先在全市范围内试点推广“购车一件事服务”、在全省实现创新型产业用地交地交证“零时差”。积极推进一般企业投资项目“最多80天”改革,实现“最多50天”项目26个、“最多30天”项目21个。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实现企业开办一日办结、一窗通办、同城通办和“去窗口”审批。“最多跑一次”改革“满意率”位居全市前列。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企业服务中心实体化运作,上线“墅企通”信息交互平台,推进“126企服体系”,企业服务更加精准高效。

3.开放合作不断深化。以国家、省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纲要为指引,加快推进25个省市长三角一体化项目,推动科创产业、文化和旅游产业、公共服务等领域融合发展,成功举办首届长三角水上运动节,三省三市五大剧种共演《雷峰塔》精彩亮相。“一带一路”沿线合作深入推进,鼓励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锦江集团等重点企业“一带一路”市场拓展取得明显成效。统筹全区对口帮扶、山海协作、对口合作等工作,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创新“非遗传承+电商直播+扶贫兴农”等模式,助力湖北巴东、来凤和贵州黎平、黄平全面实现脱贫摘帽。

4.企业培育成效明显。重点企业培育成效显著,瑞丽医美港股上市,华东医药、锦江集团等6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物产中大、品融集团等15家企业入选浙商全国500强,时空电动、盘石信息等11家企业荣登独角兽、准独角兽榜单,华普永明、托普云农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杭汽轮入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中亚机械获省政府质量管理创新奖。企业迭代升级培育加快,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1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08家,市雏鹰企业76家。

(二)坚持产业立区,经济发展保持平稳

1.创新要素加速集聚。不断推动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园平台体系扩容增效,新认定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创建省市级研发中心22家。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杭州)国际智能产品博览会,召开2020全球人工智能大会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高峰论坛和“数智未来”院士论坛,运河青年创新创业联盟揭牌成立。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与浙大城市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落地欧盟研究与创新杭州中心。成功举办中国杭州人力资源峰会,新增“两院”院士、发达国家院士、国家引才计划人才20名,新增市级高层次人才1977名。加快运河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实质化运作,基金规模达1.85亿元,投资科技型企业9家。

2.转型升级力度加大。深入推进产业立区战略,聚焦大数据、集成电路设计、汽车互联网、创意设计、直播电商、智慧物流、生命健康、金融服务等重点产业布局。建立转型升级产业基金,举全区之力打造“产业新森林”。紧盯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双引擎”,区块链服务网络(BSN)全球运维中心和杭州创新孵化基地成功落户,区块链服务网络(BSN)正式全球商用。聚焦“新制造业计划”,加快提升改造制造业平台,探索推进杭钢“工业上楼”,杭开科创园正式开园,禾迈电力、杭开环境等3个工业项目顺利开工。聚焦数字经济驱动,数字基建项目建设加快,浙江云计算数据中心顺利开工并列入全省新基建重点项目清单,杭钢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一期投用,建成5G基站562个。

3.平台建设加快推进。重点产业平台持续领跑产业发展,全力推进杭州智慧网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申报,芯空间作为杭州市特选“百镇千亿·镇兴浙江”代表项目成功签约落户,中科院计算所数字经济产业研究院揭牌成立,顺丰创新中心开园运营。加快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杭州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全国首个与日本电视台合作的顶级动漫开发项目都之漫、淘宝直播TOP3的纳斯供应链等龙头企业落户园区。创新中国产业园、中国杭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星汇直播小镇、汽车互联网小镇、北部软件园、运河财富小镇等平台加快建设,产业集聚度有效提升。

4.消费活力持续释放。全力打造“云上消费”,持续推动“云直播”“云海淘”“云拍卖”等各类“云购模式”,成功举办“云购武林”、浙江国际进口(武林洋淘)博览会、“来运河拱墅·得人生好运”等大型促销活动,推动消费市场加速回暖升级。推进省夜间经济试点城区建设,投用杭州大厦·运河湾国际风情港、胜利河·锦鲤中心,启动潮武林不夜城建设,打造延安路武林商圈、新天地活力PARK、运河中央商务区、胜利河美食街四大夜地标,杭州中国丝绸城省级高品质步行街精彩亮相,武林夜市、嘉里中心·城中里巷市集成为网红打卡地。不断优化消费环境,开发武林商圈公共服务支付宝小程序,成为全国首个停车通停通付的商圈,做到智慧服务,智慧引导。

5.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招大引强持续推进,新落地固投亿元以上项目38个、产业链项目79个,实际利用外资11.5亿美元。出让经营性用地1005亩,其中,杭锅“三芒星”地块以107.4亿元总价成为继百井坊地块后再一宗百亿地块。创新招商形式,举办云上“双招双引”大会、发布“招商在线”平台,成功招引世界500强阿斯利康中国东部总部、国家级5G声音新媒体平台央广“云听”、顺丰同城、宝盈爱思开等一批优质产业项目。

(三)坚持产城融合,城市形象加速提升

1.项目建设加码提速。完成浙金钢材市场、浙江省工业品市场、久安里、省全民健身中心、重机宿舍等地块征迁清零,统筹推进大城北规划213个项目,加快“三纵一横”道路沿线项目建设。以每季度集中开工活动推动重大项目加快建设,148个重大项目实现集中开工,总投资1513亿元,联想创投集团总部、中欧创新产业基地等9个“152”工程项目实现开工,6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7.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59%,32个市重点实施类项目完成投资143.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22%。全面攻坚村级留用地开发建设,开工康桥健康产业园一期等11个项目,投用商源创新中心一期等6个项目。

2.基础设施加快建设。道路建设全面铺开,高标准推进124条79.7公里道路建设,萍水东路等26条重点道路开工,香积寺路西延工程等20条道路完工,拱康路渣土专用道全线建成通车。全力支持地铁建设,完成地铁三期及机场快线55项征借地任务、27个站点主体结构施工,开通地铁5号线后通段。新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285个,新增地下空间85万平方米,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249个。加速半山电厂综合改造提升工程,1号冷却塔顺利爆破拆除。城北净水厂顺利开工建设。

3.文旅品牌巩固提升。持续推进大运河亚运公园、大运河中央公园、上塘古运河景区、京杭大运河博物院等文化标志性项目有序建设。加快新天地、武林之星两个文旅融合活力区以及武林文化长廊、武林艺术商圈建设,全新推出夜游武林、活力新天地等旅游精品线路,获评首批“浙江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试验区”。深化非遗保护传承,开展非遗传承活动400余场。持续唱响运河文化四季歌、社区文化月等传统活动,“非遗贺新年”“武林艺萃”等文化服务新品牌好评不断。

4.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迎检,全面改善生态环境状况,获评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深入推进“五水共治”,试点开展东河生态清疏工程,引入全市首例城市内河船上清淤作业模式,红旗河片区、运河片区14条河道获评省级“美丽河湖”,新建13条14.9公里沿河生态健康廊道。扩绿工作有序开展,新增绿地43.8万平方米,新建屋顶绿化1.7万平方米。创建省级垃圾分类示范小区34个。加快推进原新世纪钢材市场地块、杭钢半山基地土壤修复工作。

(四)坚持惠民利民,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1.公共服务优化升级。教育服务优化提升,全面深化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建设,开工学校18所、竣工投用18所,推进学前教育优质发展,通过全国普及普惠区省级验收;实施公办初中提质强校、公办小学强基计划,朝晖中学、大关中学等9所公办初中入选杭州市首批“公办初中提质强校试点校”。卫生服务持续强化,顺利推进邵逸夫医院大运河分院,投用拱墅健康大厦,改建完成环北、祥符等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全国第一。获评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成立全市首个医养护康教结合联盟,签约家庭医生35万余人。建成城市书房5个,完成改造和新建基层健身苑点39处,建成百姓健身房16家。

2.民生保障扩容提质。统筹推进安置房建设,竣工14万平方米,交付57万平方米,回迁安置居民1490户。瓜山未来社区一期、石桥南苑蓝领公寓正式运营,183个老旧小区综合改造项目全面开工,完工124个,加装电梯181台。新建改建公厕32座。完成二次供水改造高层住宅小区30个。持续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累计建成示范站点156个,全省率先运行“智慧养老”信息平台。深化全国唯一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区建设,新增“阳光小伢儿”照护驿站22个、托育机构16家,新增婴幼儿照护服务托位320个。创建省级无障碍社区5个,实现“残疾人之家”星级提升18家,实施公共设施无障碍改造4767处。城镇新增就业11万人。

3.基层治理联动推进。建立全市首个城市大脑区县枢纽,“城市眼·云共治”获评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优秀创新案例、全省城市大脑场景典型案例。积极推广城市大脑经典应用场景,接入场景29个,视频监控采集问题日均处置率达97%以上,先离场后付费、先看病后付费等数字惠民工程广受好评。成立全市首个城市精细化管理“红旗班”,植入“云上城管”3.0系统,首推“智慧路长”道路健康监测系统,线上线下基层共治格局基本形成。党组织领导三方协同小区微治理工作、股社分离后基层治理创新做法均获得省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圆满完成社区(经合社)组织换届。

4.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开展第二轮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创新推出平安风险处置管理系统,开展各类隐患排查治理,完成17个住宅小区重大火灾隐患整改,建成1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21个规范化社区避灾安置点,构建四级防汛防台体系。清退102家网贷机构,妥善处置长租公寓风险。深入推进省“无信访积案区”“食品安全区”“无欠薪区”建设,连续15年创“省平安区”,获全省首批“一星平安金鼎”。

总体来看,2020年全区各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经济社会难中取胜、平稳向好。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恢复增长基础仍不够牢固,传统产业提升改造压力较大,新兴产业提质扩容速度还不够快;二是大城北开发建设有待加快,北部区域城市形象和城市品质与杭州中心城区要求尚不匹配,基础设施、公建配套建设力度有待加大,重大制约瓶颈仍有待破解;三是优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仍有差距;四是应急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社会稳定压力依然较大。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二、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预期目标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更是新拱墅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的起步之年。经国务院批复,杭州市实施了部分行政区划优化调整,原下城区、原拱墅区整合成立了新拱墅区。面对行政区划重大调整和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双重任务,区政府将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锚定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凝心聚力、奋发有为、开拓进取,为加快高质量建成运河沿岸名区而努力奋斗。

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和4月16日全区党员代表会议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杭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坚决扛起建设“重要窗口”的核心区担当,奋力展现“头雁风采”,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系统观念,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数字化改革为总抓手,全力实施“迎亚运、我为新拱墅建功立业”六大攻坚行动,着力建设产业转型升级样板区、城市有机更新样板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样板区,全面开启高质量建成运河沿岸名区新篇章,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2021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有效投资、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等指标确保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

三、实现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主要措施

为实现全年预期目标,采取有效措施,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聚焦高质量,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稳中向好

1.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紧抓与浙江工业大学、浙大城市学院等高校战略合作契机,推进杭氧北科技服务集聚区等平台建设,重点做好中科院计算所数字经济产业研究院、创新中国产业园等高层次科技研发机构和服务平台建设,力争新建4家市级以上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众创空间等孵化载体平台。积极探索高校和企业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一件事”办理,构建以交易和服务为中心的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强化杭州国际人才创业创新园、中国杭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两园”融合,完善人才引育政策体系、服务体系,创建国际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新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1000名。优化科技型企业培育体制机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2家以上,省市级企业研发中心15家。加快企业上市培育,力争实现新增上市企业4家。

2.加快核心产业培育。大力推进产业振兴攻坚行动,重点发展大数据、集成电路设计、汽车互联网、创意设计、直播电商、智慧物流、生命健康、金融服务等产业,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900亿元,招引重大产业项目40个,优质产业链项目120个,开工产业项目42个,竣工投用24个。大数据产业以云计算、云制造、云服务、云应用、区块链为细分领域,构建完整产业链。集成电路设计产业以第三代半导体芯片设计、AI人工智能、智慧安防应用为细分领域,形成集聚优势。汽车互联网产业以汽车贸易会展、汽车互联网新技术研发、汽车互联网出行和后市场服务、汽车新零售为细分领域,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创意设计产业以工业产品设计、影视广告传媒、电子竞技、动漫游戏、文化休闲旅游、建筑装饰为细分领域,推动创意设计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直播电商产业以“直播+数字传媒”“直播+教育”“直播+带货”“直播+夜经济”为细分领域,营造消费新热点。智慧物流产业以(冷链)仓储管理、即时配送、无车承运平台、医疗流通、智慧物流服务为细分领域,推动传统物流产业转型发展。生命健康产业以生物医药(器械)研发服务、医学诊断检测、高端医疗、数字健康管理为细分领域,打造经济发展新增长极。金融服务产业以传统金融、类金融、金融消费理财、科技金融为细分领域,提升新金融产业能级。

3.加快推进平台建设。依托“一镇一园多点”,不断提升产业平台能级。启动杭州智慧网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推进奇虎360、联想一期、招商蛇口、58同城等重点在建项目。积极打造数字经济产业园,推进杭州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海蓝国际电竞园等平台建设,打造产城融合的数字经济核心引擎和引领未来发展的增长极。进一步推动中国杭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汽车互联网小镇、北部软件园等平台集聚发展,提升园区运营水平,加快各平台间对接合作,形成协同创新、资源共享、联动发展的局面。

4.强化优势产业引领。聚力打造“数字经济”和“新制造业”双引擎,依托大企业、头部企业招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做优增量,强化中小企业培育做大存量,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5%。积极破解新制造业发展要素制约,加快推进华东医药生命科学产业园、半山电厂综合改造提升工程、杭钢“工业上楼”、杭叉集团存量工业用地提升改造等项目建设,启动人本轴承等技术改造项目,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100%全覆盖,力争新上规工业企业7家、净增2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分别增长5%、8%。全面促进消费提档升级,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区建设,加快武林商圈、运河商圈建设,拓展数字消费新场景,大力发展首店经济、直播经济、夜间经济等,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深化国大夜未央、武林路九号音乐街区等夜间经济示范项目建设,推动中粮大悦城“悦街”、远洋乐堤港国际“Yeah街区”、万融城“Ins.Park”成为24小时不打烊美食体验潮玩地,打响“‘夜武林、夜运河’·月光经济”品牌。

5.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数字化改革为总抓手,实施数字赋能攻坚行动,建设数字赋能项目30个以上。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政务服务2.0省级试点建设,落实“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实现企业开办“一个环节30分钟办结”、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审批验收“最多80天”,工业用地100%按“标准地”出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10+N”便利化改革举措,统筹推进亲清政商服务,加大“亲清在线”惠企政策上线力度,依托企业服务信息化系统,完善企业诉求协调机制,加强惠企政策宣传力度,提升企业服务精准度和时效性。

(二)聚焦高标准,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区域承载能力

1.大力推进项目建设。积极推进230个大城北开发建设项目,加快土地整理开发,出让经营性用地16宗683亩,收储19宗817亩,清理批而未供、供而未用、低效用地5159亩。实施公共项目建设攻坚行动,安排省、市、区重点项目209个,力争华东医药生命科学产业园、杭州银行金融科技大厦等10个“152”工程项目实现开工,加快村级留用地开发建设,力争开工4个,投用5个,全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以上。加快安置房项目建设,完成25个安置房项目246万平方米主体结顶,回迁安置居民1200户。完成老旧小区综合改造66个,打造旧改精品项目40个。

2.持续完善基础配套。实施重点道路沿线开发攻坚行动,重点实施东新路、莫干山路、沈半路、拱康路、康桥路、新天地街等重点道路沿线开发建设,挖掘道路沿线城市文化,完善沿线城市景观,加快建设路网体系,竣工东新单元长木路(东新路-长浜路)、康园路(金昌路-北秀街)等17条道路。积极推动规划地铁四期站点落地,恢复地铁3、4、5、10号线、机场线站点施工影响范围内道路功能,提升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大力缓解“停车难”,新增公共停车泊位630个,开工及续建7000个,新增新能源汽车充电桩250个。推进“放心饮水”供水设施改造扩面,完成西子铭苑、大浒东苑B区等24个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

3.打响文旅服务品牌。全力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样板区,竣工运河大剧院、紫檀博物馆,加快推进杭州音乐厅、武林美术馆、武林门运河码头艺术公园、祥符桥传统风貌街区等文化项目建设,全力保障大城北中央景观大道、大运河杭钢工业旧址综保项目、京杭大运河博物院等市级主体项目建设,打造文化地标群。推进“百县千碗”工程,推广胜利河·锦鲤中心“智慧化”生态运营模式,推出上塘古运河景区夜游项目,加快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深化拱墅非遗教育和创新转化,打造大运河非遗会客厅。加强基层文体设施配备,建设社区文化家园27个、杭州书房5个,新建、更新全民健身苑点26处,加快推进社会足球场地建设。

4.持续深化开放合作。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省市长三角一体化项目,深化公共卫生、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科技教育合作。与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广元市昭化区开展东西部协作,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化与常山县、淳安县的山海协作,与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宽城区的对口合作工作,加大特色产品、特色小镇、文化资源、专业人才交流力度,进一步推动两地协作共同发展。围绕“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竣工大运河亚运公园,完工亚运电竞场馆,办好亚运测试赛,持续扩大全国皮划艇巡回赛、中国大运河乒乓球邀请赛等活动影响力。

5.巩固提升环境质量。实施美丽拱墅攻坚行动,进一步提升城区形象。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实现省、市级示范小区创建覆盖率55%以上。持续深化“五水共治”,全域实施“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创建省市级“美丽河湖”27条以上,实施河道综保工程16个、清淤工程7条。全面提升绿化品质,新增绿地80万平方米,建设绿道37公里。深入推进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提升环境空气优良率。

(三)聚焦高品质,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1.健全社会保障网络。深入推进“稳岗就业”“双创联盟”等“九大行动”,力争新增城镇就业8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500人、就业困难人员安置1800人,培养高技能人才3000人以上。落实社会救助“民生兜底”,确保新申请社会救助家庭入户家境调查100%覆盖。完善“阳光老人家”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形成以“阳光老人家”站点为枢纽的颐养社区模式,全面增设养老配套设施,加快推动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老年食堂提质扩面,新增养老机构床位270张。深入推进全国首个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区建设,深化“阳光小伢儿”品牌,新增驿站18家、托育机构16家,为老百姓提供家门口、普惠型照护服务。提升星级“残疾人之家”5家。

2.优化公共服务供给。以“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为重点,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提升公共卫生管理和应急处置水平。持续推进教育集团化建设,以名校引领和名校培育计划为抓手,持续提升“家门口的好学校”建设力度,开工学校5所、竣工学校10所。加快邵逸夫医院大运河分院建设,完成东新、上塘等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升改造,竣工杭州恒康医院项目。持续推进安置房小区生活服务配套建设,力争建成5个“运河邻里”社区商业站点。

3.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实施基层治理攻坚行动,加快推进“数字治理综合应用平台”建设,实现区、街道、社区驾驶舱全覆盖。新增“城市眼?云共治”应用场景5个以上,共治率达到90%以上,打造基层数字治理样板区。深入推进三方协同小区微治理,积极争创全国第七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创建16个“美好家园”。加强经合社治理体系创新探索,强化规范经合社“三资”监管。推进电梯养老综合保险,完善新建安置房小区电梯长效参保机制,全年加装电梯165台以上。全面巩固“无违建区”创建,加快存量违建处置,拆除违法建筑41万平方米以上。

4.持续完善平安体系。全力做好建党100周年及杭州亚运会前安保维稳,加强智慧警务建设,大力推进智安小区、智慧医院、智慧校园、智慧工地、智慧楼宇及平安示范点建设。加大私募基金、网贷平台、涉众型经济案件和重大社会风险隐患防范化解力度,持续创建“无信访积案区”,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严守生产安全、交通安全、食品药品安全、防疫安全底线,加强韧性城市建设,全力筑牢全区安全屏障。

规划计划
规划计划
发展规划
拱墅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索引号

00250027-9/2021-16597

文号

公布日期

2021-07-1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发改经信局

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对复杂艰巨的经济形势,全区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支持指导下,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政府过紧日子,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以“争先创优、补短增效”攻坚行动为抓手,鼓足干劲合力冲锋,穷尽办法加快追赶,推动全区经济社会运行逐步恢复正常,保持平稳有序健康发展态势。因行政区划优化调整,报告中2020年计划执行情况部分整合了原下城、原拱墅两区的工作和数据,由于部分指标统计存在口径问题,仅统计实绩数。全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03亿元,服务业增加值1631亿元;在大规模减税降费的情况下,实现财政总收入30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8亿元;全社会R&D经费支出2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35亿元;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等指标均完成良好。

(一)坚持改革引领,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1.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双战双赢。疫情防控阶段,坚持“精密智控+硬核隔离+暖心服务”并举,全市最早一批开展疫区人员排查、设置集中隔离点、启动小区封闭管理,排查管控14.7万人,建立健全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全市率先成为绿色低风险区并延续至今。复工复产阶段,迅速成立复工专班,制定支持企业有序复工“暖心十条”“规上五条”“劳动用工十项举措”等意见办法,深化“走亲连心三服务”活动,开通企业服务专线,安排企业服务专员2000余人,对口联系2471家重点企业和134个重点工程项目,做到有呼必有应、有应必处理。助推惠企直达,依托“亲清在线”平台上线区级惠企政策38条,线上线下累计减免及兑现各类政策163.7亿元,有效缓解疫情对经济社会的负面冲击,在全省两次MEI综合评价中分获“优+”“优”等次。

2.政务服务提质增效。推进智慧政务大厅建设,实现全区政务大厅取号数据共享共通。设立网办掌办和综合服务专区,构建窗口数字办事模式,开展政务服务2.0省级试点,全力提升政务服务质效。持续推进“一件事”联办,率先在全市范围内试点推广“购车一件事服务”、在全省实现创新型产业用地交地交证“零时差”。积极推进一般企业投资项目“最多80天”改革,实现“最多50天”项目26个、“最多30天”项目21个。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实现企业开办一日办结、一窗通办、同城通办和“去窗口”审批。“最多跑一次”改革“满意率”位居全市前列。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企业服务中心实体化运作,上线“墅企通”信息交互平台,推进“126企服体系”,企业服务更加精准高效。

3.开放合作不断深化。以国家、省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纲要为指引,加快推进25个省市长三角一体化项目,推动科创产业、文化和旅游产业、公共服务等领域融合发展,成功举办首届长三角水上运动节,三省三市五大剧种共演《雷峰塔》精彩亮相。“一带一路”沿线合作深入推进,鼓励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锦江集团等重点企业“一带一路”市场拓展取得明显成效。统筹全区对口帮扶、山海协作、对口合作等工作,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创新“非遗传承+电商直播+扶贫兴农”等模式,助力湖北巴东、来凤和贵州黎平、黄平全面实现脱贫摘帽。

4.企业培育成效明显。重点企业培育成效显著,瑞丽医美港股上市,华东医药、锦江集团等6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物产中大、品融集团等15家企业入选浙商全国500强,时空电动、盘石信息等11家企业荣登独角兽、准独角兽榜单,华普永明、托普云农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杭汽轮入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中亚机械获省政府质量管理创新奖。企业迭代升级培育加快,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1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08家,市雏鹰企业76家。

(二)坚持产业立区,经济发展保持平稳

1.创新要素加速集聚。不断推动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园平台体系扩容增效,新认定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创建省市级研发中心22家。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杭州)国际智能产品博览会,召开2020全球人工智能大会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高峰论坛和“数智未来”院士论坛,运河青年创新创业联盟揭牌成立。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与浙大城市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落地欧盟研究与创新杭州中心。成功举办中国杭州人力资源峰会,新增“两院”院士、发达国家院士、国家引才计划人才20名,新增市级高层次人才1977名。加快运河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实质化运作,基金规模达1.85亿元,投资科技型企业9家。

2.转型升级力度加大。深入推进产业立区战略,聚焦大数据、集成电路设计、汽车互联网、创意设计、直播电商、智慧物流、生命健康、金融服务等重点产业布局。建立转型升级产业基金,举全区之力打造“产业新森林”。紧盯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双引擎”,区块链服务网络(BSN)全球运维中心和杭州创新孵化基地成功落户,区块链服务网络(BSN)正式全球商用。聚焦“新制造业计划”,加快提升改造制造业平台,探索推进杭钢“工业上楼”,杭开科创园正式开园,禾迈电力、杭开环境等3个工业项目顺利开工。聚焦数字经济驱动,数字基建项目建设加快,浙江云计算数据中心顺利开工并列入全省新基建重点项目清单,杭钢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一期投用,建成5G基站562个。

3.平台建设加快推进。重点产业平台持续领跑产业发展,全力推进杭州智慧网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申报,芯空间作为杭州市特选“百镇千亿·镇兴浙江”代表项目成功签约落户,中科院计算所数字经济产业研究院揭牌成立,顺丰创新中心开园运营。加快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杭州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全国首个与日本电视台合作的顶级动漫开发项目都之漫、淘宝直播TOP3的纳斯供应链等龙头企业落户园区。创新中国产业园、中国杭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星汇直播小镇、汽车互联网小镇、北部软件园、运河财富小镇等平台加快建设,产业集聚度有效提升。

4.消费活力持续释放。全力打造“云上消费”,持续推动“云直播”“云海淘”“云拍卖”等各类“云购模式”,成功举办“云购武林”、浙江国际进口(武林洋淘)博览会、“来运河拱墅·得人生好运”等大型促销活动,推动消费市场加速回暖升级。推进省夜间经济试点城区建设,投用杭州大厦·运河湾国际风情港、胜利河·锦鲤中心,启动潮武林不夜城建设,打造延安路武林商圈、新天地活力PARK、运河中央商务区、胜利河美食街四大夜地标,杭州中国丝绸城省级高品质步行街精彩亮相,武林夜市、嘉里中心·城中里巷市集成为网红打卡地。不断优化消费环境,开发武林商圈公共服务支付宝小程序,成为全国首个停车通停通付的商圈,做到智慧服务,智慧引导。

5.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招大引强持续推进,新落地固投亿元以上项目38个、产业链项目79个,实际利用外资11.5亿美元。出让经营性用地1005亩,其中,杭锅“三芒星”地块以107.4亿元总价成为继百井坊地块后再一宗百亿地块。创新招商形式,举办云上“双招双引”大会、发布“招商在线”平台,成功招引世界500强阿斯利康中国东部总部、国家级5G声音新媒体平台央广“云听”、顺丰同城、宝盈爱思开等一批优质产业项目。

(三)坚持产城融合,城市形象加速提升

1.项目建设加码提速。完成浙金钢材市场、浙江省工业品市场、久安里、省全民健身中心、重机宿舍等地块征迁清零,统筹推进大城北规划213个项目,加快“三纵一横”道路沿线项目建设。以每季度集中开工活动推动重大项目加快建设,148个重大项目实现集中开工,总投资1513亿元,联想创投集团总部、中欧创新产业基地等9个“152”工程项目实现开工,6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7.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59%,32个市重点实施类项目完成投资143.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22%。全面攻坚村级留用地开发建设,开工康桥健康产业园一期等11个项目,投用商源创新中心一期等6个项目。

2.基础设施加快建设。道路建设全面铺开,高标准推进124条79.7公里道路建设,萍水东路等26条重点道路开工,香积寺路西延工程等20条道路完工,拱康路渣土专用道全线建成通车。全力支持地铁建设,完成地铁三期及机场快线55项征借地任务、27个站点主体结构施工,开通地铁5号线后通段。新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285个,新增地下空间85万平方米,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249个。加速半山电厂综合改造提升工程,1号冷却塔顺利爆破拆除。城北净水厂顺利开工建设。

3.文旅品牌巩固提升。持续推进大运河亚运公园、大运河中央公园、上塘古运河景区、京杭大运河博物院等文化标志性项目有序建设。加快新天地、武林之星两个文旅融合活力区以及武林文化长廊、武林艺术商圈建设,全新推出夜游武林、活力新天地等旅游精品线路,获评首批“浙江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试验区”。深化非遗保护传承,开展非遗传承活动400余场。持续唱响运河文化四季歌、社区文化月等传统活动,“非遗贺新年”“武林艺萃”等文化服务新品牌好评不断。

4.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迎检,全面改善生态环境状况,获评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深入推进“五水共治”,试点开展东河生态清疏工程,引入全市首例城市内河船上清淤作业模式,红旗河片区、运河片区14条河道获评省级“美丽河湖”,新建13条14.9公里沿河生态健康廊道。扩绿工作有序开展,新增绿地43.8万平方米,新建屋顶绿化1.7万平方米。创建省级垃圾分类示范小区34个。加快推进原新世纪钢材市场地块、杭钢半山基地土壤修复工作。

(四)坚持惠民利民,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1.公共服务优化升级。教育服务优化提升,全面深化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建设,开工学校18所、竣工投用18所,推进学前教育优质发展,通过全国普及普惠区省级验收;实施公办初中提质强校、公办小学强基计划,朝晖中学、大关中学等9所公办初中入选杭州市首批“公办初中提质强校试点校”。卫生服务持续强化,顺利推进邵逸夫医院大运河分院,投用拱墅健康大厦,改建完成环北、祥符等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全国第一。获评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成立全市首个医养护康教结合联盟,签约家庭医生35万余人。建成城市书房5个,完成改造和新建基层健身苑点39处,建成百姓健身房16家。

2.民生保障扩容提质。统筹推进安置房建设,竣工14万平方米,交付57万平方米,回迁安置居民1490户。瓜山未来社区一期、石桥南苑蓝领公寓正式运营,183个老旧小区综合改造项目全面开工,完工124个,加装电梯181台。新建改建公厕32座。完成二次供水改造高层住宅小区30个。持续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累计建成示范站点156个,全省率先运行“智慧养老”信息平台。深化全国唯一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区建设,新增“阳光小伢儿”照护驿站22个、托育机构16家,新增婴幼儿照护服务托位320个。创建省级无障碍社区5个,实现“残疾人之家”星级提升18家,实施公共设施无障碍改造4767处。城镇新增就业11万人。

3.基层治理联动推进。建立全市首个城市大脑区县枢纽,“城市眼·云共治”获评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优秀创新案例、全省城市大脑场景典型案例。积极推广城市大脑经典应用场景,接入场景29个,视频监控采集问题日均处置率达97%以上,先离场后付费、先看病后付费等数字惠民工程广受好评。成立全市首个城市精细化管理“红旗班”,植入“云上城管”3.0系统,首推“智慧路长”道路健康监测系统,线上线下基层共治格局基本形成。党组织领导三方协同小区微治理工作、股社分离后基层治理创新做法均获得省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圆满完成社区(经合社)组织换届。

4.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开展第二轮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创新推出平安风险处置管理系统,开展各类隐患排查治理,完成17个住宅小区重大火灾隐患整改,建成1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21个规范化社区避灾安置点,构建四级防汛防台体系。清退102家网贷机构,妥善处置长租公寓风险。深入推进省“无信访积案区”“食品安全区”“无欠薪区”建设,连续15年创“省平安区”,获全省首批“一星平安金鼎”。

总体来看,2020年全区各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经济社会难中取胜、平稳向好。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恢复增长基础仍不够牢固,传统产业提升改造压力较大,新兴产业提质扩容速度还不够快;二是大城北开发建设有待加快,北部区域城市形象和城市品质与杭州中心城区要求尚不匹配,基础设施、公建配套建设力度有待加大,重大制约瓶颈仍有待破解;三是优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仍有差距;四是应急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社会稳定压力依然较大。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二、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预期目标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更是新拱墅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的起步之年。经国务院批复,杭州市实施了部分行政区划优化调整,原下城区、原拱墅区整合成立了新拱墅区。面对行政区划重大调整和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双重任务,区政府将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锚定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凝心聚力、奋发有为、开拓进取,为加快高质量建成运河沿岸名区而努力奋斗。

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和4月16日全区党员代表会议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杭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坚决扛起建设“重要窗口”的核心区担当,奋力展现“头雁风采”,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系统观念,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数字化改革为总抓手,全力实施“迎亚运、我为新拱墅建功立业”六大攻坚行动,着力建设产业转型升级样板区、城市有机更新样板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样板区,全面开启高质量建成运河沿岸名区新篇章,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2021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有效投资、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等指标确保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

三、实现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主要措施

为实现全年预期目标,采取有效措施,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聚焦高质量,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稳中向好

1.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紧抓与浙江工业大学、浙大城市学院等高校战略合作契机,推进杭氧北科技服务集聚区等平台建设,重点做好中科院计算所数字经济产业研究院、创新中国产业园等高层次科技研发机构和服务平台建设,力争新建4家市级以上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众创空间等孵化载体平台。积极探索高校和企业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一件事”办理,构建以交易和服务为中心的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强化杭州国际人才创业创新园、中国杭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两园”融合,完善人才引育政策体系、服务体系,创建国际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新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1000名。优化科技型企业培育体制机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2家以上,省市级企业研发中心15家。加快企业上市培育,力争实现新增上市企业4家。

2.加快核心产业培育。大力推进产业振兴攻坚行动,重点发展大数据、集成电路设计、汽车互联网、创意设计、直播电商、智慧物流、生命健康、金融服务等产业,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900亿元,招引重大产业项目40个,优质产业链项目120个,开工产业项目42个,竣工投用24个。大数据产业以云计算、云制造、云服务、云应用、区块链为细分领域,构建完整产业链。集成电路设计产业以第三代半导体芯片设计、AI人工智能、智慧安防应用为细分领域,形成集聚优势。汽车互联网产业以汽车贸易会展、汽车互联网新技术研发、汽车互联网出行和后市场服务、汽车新零售为细分领域,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创意设计产业以工业产品设计、影视广告传媒、电子竞技、动漫游戏、文化休闲旅游、建筑装饰为细分领域,推动创意设计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直播电商产业以“直播+数字传媒”“直播+教育”“直播+带货”“直播+夜经济”为细分领域,营造消费新热点。智慧物流产业以(冷链)仓储管理、即时配送、无车承运平台、医疗流通、智慧物流服务为细分领域,推动传统物流产业转型发展。生命健康产业以生物医药(器械)研发服务、医学诊断检测、高端医疗、数字健康管理为细分领域,打造经济发展新增长极。金融服务产业以传统金融、类金融、金融消费理财、科技金融为细分领域,提升新金融产业能级。

3.加快推进平台建设。依托“一镇一园多点”,不断提升产业平台能级。启动杭州智慧网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推进奇虎360、联想一期、招商蛇口、58同城等重点在建项目。积极打造数字经济产业园,推进杭州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海蓝国际电竞园等平台建设,打造产城融合的数字经济核心引擎和引领未来发展的增长极。进一步推动中国杭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汽车互联网小镇、北部软件园等平台集聚发展,提升园区运营水平,加快各平台间对接合作,形成协同创新、资源共享、联动发展的局面。

4.强化优势产业引领。聚力打造“数字经济”和“新制造业”双引擎,依托大企业、头部企业招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做优增量,强化中小企业培育做大存量,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5%。积极破解新制造业发展要素制约,加快推进华东医药生命科学产业园、半山电厂综合改造提升工程、杭钢“工业上楼”、杭叉集团存量工业用地提升改造等项目建设,启动人本轴承等技术改造项目,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100%全覆盖,力争新上规工业企业7家、净增2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分别增长5%、8%。全面促进消费提档升级,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区建设,加快武林商圈、运河商圈建设,拓展数字消费新场景,大力发展首店经济、直播经济、夜间经济等,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深化国大夜未央、武林路九号音乐街区等夜间经济示范项目建设,推动中粮大悦城“悦街”、远洋乐堤港国际“Yeah街区”、万融城“Ins.Park”成为24小时不打烊美食体验潮玩地,打响“‘夜武林、夜运河’·月光经济”品牌。

5.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数字化改革为总抓手,实施数字赋能攻坚行动,建设数字赋能项目30个以上。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政务服务2.0省级试点建设,落实“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实现企业开办“一个环节30分钟办结”、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审批验收“最多80天”,工业用地100%按“标准地”出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10+N”便利化改革举措,统筹推进亲清政商服务,加大“亲清在线”惠企政策上线力度,依托企业服务信息化系统,完善企业诉求协调机制,加强惠企政策宣传力度,提升企业服务精准度和时效性。

(二)聚焦高标准,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区域承载能力

1.大力推进项目建设。积极推进230个大城北开发建设项目,加快土地整理开发,出让经营性用地16宗683亩,收储19宗817亩,清理批而未供、供而未用、低效用地5159亩。实施公共项目建设攻坚行动,安排省、市、区重点项目209个,力争华东医药生命科学产业园、杭州银行金融科技大厦等10个“152”工程项目实现开工,加快村级留用地开发建设,力争开工4个,投用5个,全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以上。加快安置房项目建设,完成25个安置房项目246万平方米主体结顶,回迁安置居民1200户。完成老旧小区综合改造66个,打造旧改精品项目40个。

2.持续完善基础配套。实施重点道路沿线开发攻坚行动,重点实施东新路、莫干山路、沈半路、拱康路、康桥路、新天地街等重点道路沿线开发建设,挖掘道路沿线城市文化,完善沿线城市景观,加快建设路网体系,竣工东新单元长木路(东新路-长浜路)、康园路(金昌路-北秀街)等17条道路。积极推动规划地铁四期站点落地,恢复地铁3、4、5、10号线、机场线站点施工影响范围内道路功能,提升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大力缓解“停车难”,新增公共停车泊位630个,开工及续建7000个,新增新能源汽车充电桩250个。推进“放心饮水”供水设施改造扩面,完成西子铭苑、大浒东苑B区等24个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

3.打响文旅服务品牌。全力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样板区,竣工运河大剧院、紫檀博物馆,加快推进杭州音乐厅、武林美术馆、武林门运河码头艺术公园、祥符桥传统风貌街区等文化项目建设,全力保障大城北中央景观大道、大运河杭钢工业旧址综保项目、京杭大运河博物院等市级主体项目建设,打造文化地标群。推进“百县千碗”工程,推广胜利河·锦鲤中心“智慧化”生态运营模式,推出上塘古运河景区夜游项目,加快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深化拱墅非遗教育和创新转化,打造大运河非遗会客厅。加强基层文体设施配备,建设社区文化家园27个、杭州书房5个,新建、更新全民健身苑点26处,加快推进社会足球场地建设。

4.持续深化开放合作。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省市长三角一体化项目,深化公共卫生、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科技教育合作。与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广元市昭化区开展东西部协作,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化与常山县、淳安县的山海协作,与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宽城区的对口合作工作,加大特色产品、特色小镇、文化资源、专业人才交流力度,进一步推动两地协作共同发展。围绕“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竣工大运河亚运公园,完工亚运电竞场馆,办好亚运测试赛,持续扩大全国皮划艇巡回赛、中国大运河乒乓球邀请赛等活动影响力。

5.巩固提升环境质量。实施美丽拱墅攻坚行动,进一步提升城区形象。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实现省、市级示范小区创建覆盖率55%以上。持续深化“五水共治”,全域实施“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创建省市级“美丽河湖”27条以上,实施河道综保工程16个、清淤工程7条。全面提升绿化品质,新增绿地80万平方米,建设绿道37公里。深入推进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提升环境空气优良率。

(三)聚焦高品质,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1.健全社会保障网络。深入推进“稳岗就业”“双创联盟”等“九大行动”,力争新增城镇就业8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500人、就业困难人员安置1800人,培养高技能人才3000人以上。落实社会救助“民生兜底”,确保新申请社会救助家庭入户家境调查100%覆盖。完善“阳光老人家”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形成以“阳光老人家”站点为枢纽的颐养社区模式,全面增设养老配套设施,加快推动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老年食堂提质扩面,新增养老机构床位270张。深入推进全国首个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区建设,深化“阳光小伢儿”品牌,新增驿站18家、托育机构16家,为老百姓提供家门口、普惠型照护服务。提升星级“残疾人之家”5家。

2.优化公共服务供给。以“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为重点,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提升公共卫生管理和应急处置水平。持续推进教育集团化建设,以名校引领和名校培育计划为抓手,持续提升“家门口的好学校”建设力度,开工学校5所、竣工学校10所。加快邵逸夫医院大运河分院建设,完成东新、上塘等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升改造,竣工杭州恒康医院项目。持续推进安置房小区生活服务配套建设,力争建成5个“运河邻里”社区商业站点。

3.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实施基层治理攻坚行动,加快推进“数字治理综合应用平台”建设,实现区、街道、社区驾驶舱全覆盖。新增“城市眼?云共治”应用场景5个以上,共治率达到90%以上,打造基层数字治理样板区。深入推进三方协同小区微治理,积极争创全国第七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创建16个“美好家园”。加强经合社治理体系创新探索,强化规范经合社“三资”监管。推进电梯养老综合保险,完善新建安置房小区电梯长效参保机制,全年加装电梯165台以上。全面巩固“无违建区”创建,加快存量违建处置,拆除违法建筑41万平方米以上。

4.持续完善平安体系。全力做好建党100周年及杭州亚运会前安保维稳,加强智慧警务建设,大力推进智安小区、智慧医院、智慧校园、智慧工地、智慧楼宇及平安示范点建设。加大私募基金、网贷平台、涉众型经济案件和重大社会风险隐患防范化解力度,持续创建“无信访积案区”,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严守生产安全、交通安全、食品药品安全、防疫安全底线,加强韧性城市建设,全力筑牢全区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