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00250027-9/2015-1312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区发展和改革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备注/文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生成日期 2015-02-20 发布日期 2015-02-20
附件
下城区南北产业提升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 2015-02-20 00:00:00 点击率:

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深入实施2014年区十大克难攻坚重点项目的通知》的要求,为科学谋划下一时期我区产业的提升发展,特制定本规划。主要任务是在分析我区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基础上,理清产业提升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原则和产业导向,明确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各区块重点发展产业以及推进路径。

本规划依据国家、省、市相关产业规划和政策文件展开编制,规划期限为2015年至2020年。

一、南北产业发展现状

(一)发展优势

区位优势明显。我区处于杭州市核心区域,南部的中央商务核心区为城市中心,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度集聚。北部紧邻杭州东站交通中心枢纽,多条地铁(待建)纵贯其中,与城市主干道和高架形成密集交通路网,并与高速公路相连,交通十分便捷。

产业特色鲜明。我区服务业发展总体优势明显,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已超过90%,位列全省区(县、市)首位。南部地区商贸、金融、文创产业发达,北部地区信息软件、电子商务、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平台建设加强。南部中央商务核心区功能完善,荣获“中国最具竞争力中央商务区”称号。北部创新中国产业园、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园、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等三大创新园区发展势头良好,杭州中国丝绸城、武林路时尚特色街、绍兴路汽车文化精品街区等特色街区建设成效明显。

楼宇经济发达。全区119幢目标楼宇2013年底入驻率达到96.13%,注册率达到86.16%;税收超千万元楼宇73幢,超亿元楼宇20幢;15幢楼宇入选杭州市50佳商务楼宇,名列全市首位。楼宇社区“三位一体”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企业对楼宇社区建设综合满意率达到93.80%。

创新能力增强。全区科技孵化器面积达到3.75万平方米,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59家,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27家,其中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57家。万人发明专利授权量位居全市前列,成功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区工程试点区,连续五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称号。

(二)存在问题

支柱产业增长趋缓。受到城市多中心的发展态势等因素影响,区位优势有所弱化,商贸、金融、文创三大支柱产业持续增长面临挑战。电子商务的强势发展以及众多商业体的建成对我区传统商贸业带来冲击,钱江新城金融中心的建设对我区金融业造成影响,以信息化、数字化为特点的新兴文创业有待提升。

新兴产业相对薄弱。信息软件、电子商务和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占比偏低。北部地区的服务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高新产业发展相对不足,低端产业占据大量发展空间。

要素资源制约加大。南部地区空间改造成本高,交通拥挤,停车功能配套不足;北部地区因高架和铁路线分割、机场限高等因素,在空间开发和产业布局上呈现碎片化特点,多个城中村改造有待推进实施,还存在部分“断头路”、“断头河”,城市功能改善工作任务艰巨。

南北统筹缺乏合力。我区南部企业入驻成本相对较高,企业扩展缺乏空间,北部地区发展空间相对较多,但发展环境、城市功能以及体制机制不完善等原因,南部企业向北部转移成效不明显,南北产业统筹发展缺乏合力。

二、产业发展思路与导向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域中央商务区建设的目标,深入实施南精北快人才强区战略,以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为重点,以国际化、智慧化、集聚化、品牌化为方向,以楼宇经济、产业园区为依托,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突出产城融合、区块联动、连片发展,加快产业平台建设,强化重点产业引导培育,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打造下城产业发展“升级版”,推动我区成为全国领先的现代服务业强区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和先行区。

(二)发展原则

1、产业协同,融合发展

遵循产业发展内在规律,坚持产业融合理念,增强我区特色产业之间、特色产业与高技术产业之间的联动、渗透和融合,推动产品与服务结构升级,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

2、优化布局,集聚发展

加快布局调整,优化空间结构,合理布局产业与城市功能,进一步发挥中央商务核心区能级效应,着力改善北部整体环境,促进产业园区功能提升,为产业集聚发展提供平台支撑。

3、智慧引领,创新发展

抓住杭州智慧城市建设契机,推进智慧化应用和示范项目实施,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植入商贸、金融、文创等服务领域以及交通、医疗、社区等民生领域,推动智慧产业发展与智慧民生应用良性互动。

4、区块联动,连片发展

积极推进庆春路金融产业带、体育场路文创和健康产业带、重工路智慧产业带、石桥路创意设计产业带以及武林商圈、城市之星文化休闲与现代商务功能圈、城北体育公园健康和金融服务功能圈、新天地商业商务功能圈、跨境电子商务功能圈、自主创新功能园区圈等六大功能圈建设,引导各区块功能互补、有机融合,实现联动开发、连片发展。

5、南北互动,统筹发展

健全南北互助共进机制和联动招商机制,推进南北产业转移承接、有效互动,增强南部地区对北部地区产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 要素共享、优势互补、南北协调的 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三)产业发展导向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产业发展导向与空间布局优化的有机结合,促进鼓励类产业发展壮大和规模集聚,坚决控制禁止类产业发展。

1、鼓励类产业门类。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鼓励以下产业:

(1)智慧产业: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信息技术、软件工程、智慧物流、云工程与云服务等。

(2)金融服务业:互联网金融、股权投资、融资租赁、金融中介、基金管理等。

(3)文化创意产业:研发设计、数字传媒、教育培训、文化休闲、会展、文化艺术品、动漫游戏等。

(4)健康服务业:医疗卫生、健康管理、护理保健、健康信息产业等。

(5)中介服务业:人力资源服务、科技服务、法律服务、会计评估、咨询代理等。

2、禁止类产业门类。禁止高污染、高能耗产业。

(1)低端服饰加工及面料加工项目。

(2)金属制品业中的电镀等金属表面处理项目,废旧汽车拆解、翻新、拼装及废旧电器的拆解项目,金属加工、机械制造、家用电器等一般性制造项目,电子器件制造、电子元件制造项目,中低档印刷项目。

(3)新建商品交易市场、马路市场、建材城、货运市场等大型专业交易市场项目。

(4)污水无法接入城市污水收集管网的宾馆餐饮、洗车、洗衣、洗浴、洗足项目。

(5)不符合各类园区产业定位的工业和服务业项目。

(6)国家、省、市相关文件规定中的限制类、禁止和淘汰类项目。

三、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

依托下城区城市总体发展空间框架以及产业发展优势和方向,构建一核、两轴、四带、六圈空间布局(见图1),形成多层次、梯度化的产业发展空间支撑体系,推动南北产业提升、集聚、协调发展。

“一核”即中央商务核心区。积极发挥其在下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巩固发展商贸、金融、文创三大优势产业,不断优化提升楼宇经济发展能级,提高总部经济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其作为下城“金名片”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努力建设成为杭州乃至浙江的商贸、商务、金融、文化和休闲等现代服务业高地,引领下城成为全省最繁华的中央商务区。

“两轴”即延安路商业商务中心轴与长浜路创新产业发展中心轴。

延安路商业商务中心轴贯穿武林商圈、湖滨商圈、吴山商圈,是杭州市的商业发展主轴。充分体现现代化、多元化、时尚化特征,提升商务办公、金融服务、商贸休闲功能,做好产业融合、城市体验文章,成为国内知名的综合性商业商务发展轴。

长浜路创新产业发展中心轴是连接新天地、城市之星两大功能圈的纽带,重点发展现代商贸商务、文化创意、健康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研发中心、资本运营中心等总部经济业态,积极推进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成为下城北部地区产业升级的重要发展轴。

“四带”即庆春路金融产业带,体育场路文创和健康产业带,重工路智慧产业带以及石桥路创意设计产业带。

庆春路金融产业带以优化提升为重点,抓好金融楼宇的建设和改造提升,不断调整优化金融业态,重点集聚零售金融机构,拓展吸引私人银行、消费金融等理财机构进驻,打造服务全省的财富管理机构集聚带,实现与钱江新城金融功能的互补发展。

体育场路文创和健康产业带以文创特色楼宇和园区为平台,以现代传媒、数字内容产业为重点,积极推进智慧型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引导文创企业提高品牌附加值,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发挥体育健身设施集聚优势,积极发展体育健身和培训、医疗美容、健康管理、医疗器械和健康产品流通等领域,促进健康产业加快发展。

重工路智慧产业带以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园、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创新中国产业园、星火电子商务产业园、体育公园健康服务产业园等园区建设为重点,积极发展以电子商务、物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为特征的智慧产业,以点带面,串珠成链,打造我区智慧产业发展带。

石桥路创意设计产业带以工业遗存利用和传统工业园区改造提升为重点,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服务外包、电子商务、软件开发等生产性服务业,成为创意设计产业集聚带。

“六圈”即武林商圈、城市之星文化休闲和现代商务功能圈、城北体育公园健康和金融服务功能圈、新天地商业商务功能圈、跨境电子商务功能圈、自主创新功能园区圈,是具有较强产业特色的重点发展板块。

(一)武林商圈

以武林广场、西湖文化广场为核心,围绕延安路商业商务中心轴、庆春路金融产业带、体育场路文创和健康产业带建设,依托现代化楼宇和特色街区资源,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以商贸服务业、金融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为重点,巩固和提升武林商圈商业、商务、休闲等综合服务功能和国际化水平,打造中国著名商圈(见图2)。


1、重点产业

——商贸服务业。以新建武林广场站地铁上盖物业、嘉里中心等商业综合体为主平台,加快商贸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推进武林商圈商务模式创新和产业能级提升,打造全省乃至全国领先的智慧商圈。

——金融服务业。以庆春路、延安路、凤起路工字型街区为主体,引进培育功能性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服务中介机构,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以及会计、法律、鉴证、评估等中介服务业,打造民间财富管理中心。

——文化创意产业。以西湖文化广场为依托,大力发展文化休闲、艺术创作、展览交流、文物收藏和保护等相关产业。积极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消费的数字化、网络化发展,借助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快智慧型文化产业建设。引进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名企、名家,提升产业集聚效应与辐射带动作用。

2、推进路径

——推进“智慧武林”建设。以扩大商贸业智慧化应用和信息消费为导向,建设移动信息服务“天网”,实现宽带无线网络深度全覆盖,推进武林商圈O2O项目建设,促进商贸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打造武林商圈电子商务应用示范区。

——打造体验式商业模式。鼓励大型商场、商业特色街区企业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提高用户购物体验,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购物服务。合理引导大型商场增加休闲、餐饮、娱乐等功能。整合望湖宾馆、嘉里中心、武林路时尚特色街等区域资源,建设国际生活体验街区。

——创新商务区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大特色街区及楼宇改造提升力度,探索特色街区及楼宇由专业化团队招商、运营和管理的模式,积极招引三类五百强企业地区总部。积极推进武林广场、西湖文化广场公共环境设施的有机更新和地下商业空间的综合开发,打通周边地网,应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改进城市管理服务水平,构建武林商圈良好便利的交通大环境。

——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坚持引进与培育并重,努力将本地优势企业培育成为有辐射带动力的总部企业,着力招引省外浙商企业总部以及省内优秀民营企业总部。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设立研发中心、投资与决策中心、财务中心和营销中心等具有总部功能的机构。

——强化新型金融机构招商。采取一企一策方式,重点引进中小银行机构总部、资产(财富)管理投资机构、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融资租赁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培育发展一批金融资讯服务商。

——突出现代传媒类文创产业优势。支持西湖文化广场文创产业园、浙报理想文化创意产业园、杭文广杭州国际创意中心等园区建设,发挥比较优势,促进网络媒体、网络文化、网络广告等互联网新媒体的深度开发和利用。




1:武林商圈产业集聚平台建设情况

特色楼宇(名楼)

杭州大厦,标力大厦,西湖文化广场环球中心,物产总部大楼,武林时代,金龙财富中心,杭报大楼,坤和中心,省外经贸广场,广利大厦,二轻大厦,宏都商务楼,中大广场,锦绣天地商务中心,华东勘测设计院大楼。

特色街区(名街)

杭州中国丝绸城,武林路时尚特色街,中北创意街区,孩儿巷婴童特色街。

特色园区(名园)

浙报理想文化创意产业园,杭州5658文创园,潮鸣金融服务产业园,西湖文化广场文创产业园,杭州国际创意中心(在建)。

在建项目

武林广场站地铁上盖综合体“杭州中心”、武林广场地下商城、国大城市广场、三立大厦综合业务楼重建项目、浙江展览馆改造项目、杭州嘉里中心、地铁文化广场站上盖项目、东力国际商厦、望湖宾馆扩建项目、杭文广大楼改造项目(杭州国际创意中心)、汇金国际大厦、浙江时代广场等项目。

待建项目

百井坊地区综合改造工程、浙江印刷集团天水桥厂区地块改造工程、白鹿鞋城及长运公司周边地块改造工程、电子信息大楼、长寿路地块项目、机床厂体育场路厂区改造提升项目、喜得宝大酒店重建项目、省全民健身中心、杭州机床集团地块等项目。


(二)城市之星文化休闲和现代商务功能圈

以城市之星为核心,加快商务楼宇建设,做优做强商务商业配套功能,重点发展会展博览、休闲娱乐和电子商务产业,打造杭州重要的文化休闲和商务办公集聚地(见图3)。

1、重点产业

——会展博览业。完善创意策划、会展传播、布展设计等会展产业链,培育一批品牌会展企业,积极举办本地大型会展,引进国际知名会展,推动展览、会议向品牌推广、大型节庆文化活动、体育赛事领域拓展。

——休闲娱乐业。将时尚、精品、特色的元素融入工业遗存的开发利用,打造以当代建筑博物馆、国际城市博物馆等博物馆群为核心的国际旅游综合体,大力发展工业遗产旅游、艺术博览、娱乐休闲、设计研发,打造集艺术、演艺、购物、会展、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杭州休闲旅游新地标。

——电子商务业。吸引地域性和行业性电子商务平台入驻,引导以第三方支付为主的电子商务和制造业企业开展合作,推进信用服务、安全认证、在线支付、现代物流等支撑体系建设,提升电子商务发展水平。

2、推进路径

——加快市场搬迁和城中村改造。做好杭氧地块的拆迁扫尾和回迁工作,协同推进杭州商业储运公司地块、浙金钢材市场及周边地块、杭氧生活区的拆迁工作,加快完成长城、京诚、万城三个机电市场的整体搬迁,积极实施草庵、长木的城中村改造。

——加强招商及腾笼换鸟工作。强化与专业招商机构合作,做好城市之星、地铁打铁关上盖物业、商业储运公司地块、杭氧北地块的招商工作,加快现有楼宇招商,重点引进总部型企业、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类金融等优质现代服务业企业。

——积极打造新园区。与英特药业合作建设英特健康产业园,提升发展中医药保健服务,承接高层次医疗人才、团队和科研成果,打造健康服务高端项目孵化基地。

2:城市之星文化休闲和现代商务功能圈产业集聚平台建设情况

特色楼宇(名楼)

野风现代中心(在建),和平会展中心,物产总部大厦(待建)。

特色园区(名园)

英特健康服务产业园,农都农产品流通产业园。

在建项目

野风现代中心,浙江久茂大厦等项目。

待建项目

城市之星综合体、地铁打铁关站上盖物业、农都农产品流通产业园、物产总部大厦(浙金钢材市场及周边地块项目)、杭州商业储运公司地块、杭氧总部地块、杭氧地块内可出让商住项目、草庵和长木城中村连片改造等项目。


(三)城北体育公园健康和金融服务功能圈

利用城北体育公园的环境优势和辐射作用,积极强化商务楼宇布局,重点发展新兴金融服务业、人力资源服务业、健康服务业和汽车服务业,打造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地(见图4)。

1、重点产业

——新兴金融服务业。积极培育和引进融资担保、股权投资、信托基金、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和专业服务机构,重点发展私募股权、风险投资、产业基金等新兴金融业态。吸引互联网金融及研发机构落户,建设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

——人力资源服务业。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为主体,优化发展基本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支持人力资源机构创新服务方式,鼓励开发高端人力资源服务产品。引入和培育金融、电子商务、信息软件、物联网等领域的专业培训机构,发展教育培训业。

——健康服务业。依托城北体育公园,积极吸引健康管理、体育健身、健康信息服务等机构,鼓励发展体育健身俱乐部和体育健身运动,引导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和健康产业投资基金等健康金融业。

——汽车服务业。以绍兴路汽车文化精品街区为载体,优化发展汽车销售、汽车金融和保险、汽车租赁以及汽车俱乐部、汽车娱乐等汽车文化产业。吸引高档品牌入驻街区,凸显汽车街的精品效应。

2、推进途径

——加快城中村改造和公交三公司开发。积极争取省、市政策支持,加快城北体育公园内浙一建综合办公楼以及公园南片农户拆迁,鼓励公交集团进行三公司停车场的综合开发,增加城北体育公园周边商务办公空间,与绍兴路汽车文化精品街区进行有效衔接。

——推进杭钢新世纪钢材市场搬迁。加快实施杭钢新世纪钢材市场搬迁,强化东新路沿线的统筹开发和配套功能的完善。

——强化商务集聚功能。加快实施区块周边规划出让地块的招商和项目建设,强化与东新路之间的连贯,形成规模化的商务办公区域。结合地铁5号线规划,实施相关地块控规的优化调整。

3:城北体育公园健康和金融服务功能圈产业集聚平台建设情况

特色楼宇(名楼)

三立大厦,蔚蓝国际。

特色街区(名街)

绍兴路汽车文化精品街区。

特色园区(名园)

浙江(杭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杭州艾博健康产业基地。

在建项目

西联广场,灯塔综合用房等项目。

待建项目

城北体育公园南侧地块、城北市民健身中心、申华地块、绍兴路杨六堡路口项目、杭钢新世纪钢材市场地块、西联塘河地块、三立商贸大楼、三塘单元FG01-C1/C2-11地块、西文PH-02、04、05、06、09地块、长木村整体改造等项目。


(四)新天地商业商务功能圈

以创新创业新天地综合体为核心,整合中大银泰城、新华广场、星火电子商务产业园以及沈家村等周边城中村改造的空间资源,重点发展商贸娱乐业、中介服务业、研发设计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积极引进总部型企业入驻,完善商业商务功能、打造北部地区新地标(见图5)。

1重点产业

——商贸娱乐业。积极引进知名商家,推广体验式消费等新兴消费方式,鼓励商业模式创新。大力引进高档次影院、演艺等休闲娱乐机构,发展特色娱乐产业。

——中介服务业。积极引进与金融、商贸、科技密切相关的法律、会计、审计等中介服务机构,加快发展咨询服务业,不断提高中介服务业的服务能力。

——研发设计服务业。加快研发设计类创意产业基地建设,着力引进各类设计人才和研发机构,加大对研发、创新和设计的支持力度,促进研发设计企业品牌化、集群化发展。

——科技服务业。积极发展检验检测服务以及知识产权服务,推进技术推广、成果转化、科技孵化等公共平台建设,不断完善研发创意服务体系。

2、推进路径

——加快城中村改造。完善城市控制性详规,编制城中村改造专项规划,加快实施沈家村片区的城中村改造,推进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的交通可达性和整体形象。

——完善招商机制。鉴于区块横跨两个街道,在加快新天地综合体及中大银泰城、星火广场等项目建设的同时,政府部门与项目业主建立统一联合的招商机制,协调和强化项目的产业招商工作。

——强化政策支持。围绕打造杭州北部新地标,深入分析研究区域比较优势和政策服务,制定具有竞争力的特色化招商、服务和支持政策,力促新天地成为北部地区集聚人气、商气的最佳场所。

4:新天地商业商务功能圈产业集聚平台建设情况

特色楼宇(名楼)

新华广场二期大楼。

特色街区(名街)

东新路北段商业美食特色街。

特色园区(名园)

新华创意产业园A园区,星火电子商务产业园。

在建项目

新天地(东方茂、工业遗存、丽笙酒店、写字楼、地下空间等)、中大银泰城、金联大厦、电子信息仓储用房等项目。

待建项目

星火广场、沈家村“城中村”改造等项目。


(五)跨境电子商务功能圈

以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园为核心,积极承接杭州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智慧物流中心建设,主动融入杭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实施跨贸工程,重点发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和智慧物流业,打造集跨境电商、保税仓储、跨境支付于一体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见图6)。

1、重点产业

——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大力推进跨境园与阿里巴巴、菜鸟和银泰等龙头企业合作,共同打造单一窗口平台、跨境O2O平台和杭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实体经济平台,将跨境电商商务楼、跨境电商O2O商业楼、海关特殊监管区、商业金融支付等功能融于一体,形成跨境电商产业综合体。

——智慧物流业。深入挖掘公交公司华丰停车场和石大路货运市场等场地资源,大力发展线上物流市场,积极引入知名物流集团,融合物流大数据业务,发展涵盖空运、陆运和海运的全物流平台。加强智慧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推进电子商务配送企业与物流园区合作。

2、推进路径

——完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园功能。加快仓储物流服务配套建设,强化与相关物流集团的合作,支撑服务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大发展。

——转变石大路货运停车场功能。争取市政府支持,把货运停车功能尽快转移到杭州绕城以外,优化区域控规,建设电子商务仓储配送物流中心,实现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协同发展。

——强化商务配套。加快公交停车场空间再利用,提升区域整体形象,完善产业园、居住区公共设施和商业休闲等生活配套设施建设。

5:跨境电子商务功能圈产业集聚平台建设情况

特色楼宇(名楼)

跨境电商产业综合体(待建)。

特色园区(名园)

中国(杭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园。

待建项目

跨境电商产业综合体(包含杨家综合商贸地块、沪杭客运专线两侧规划XC08-B1/B2-04等地块)。


(六)自主创新功能园区圈

对创新中国产业园、经纬国际创意产业园、人本产业园、新华工业园、华丰工业园、天堂工业园、长城F317产业园等实施统一规划引导,充分利用现有园区资源,重点发展物联网、信息技术和创意设计产业,促进多层次、差异化集聚发展和融合发展,打造下城创新经济发展基地(见图7)。

1、重点产业

——物联网产业。以创新中国产业园为主体,大力引进物联网企业,搭建集系统集成、示范应用、标准推广于一体的物联网应用产业体系,形成辐射下城北部的物联网发展基地。推进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建设,重点做好车务通“LBS定位通“GPS”城管通等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

——信息技术产业。大力发展软件、信息系统集成、信息技术咨询、数字内容加工、集成电路设计等信息技术服务业,积极发展网络支付、位置服务、社交网络服务等基于网络的信息服务。加快培育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新兴服务业态。引进和培育集创新设计、工程与服务总包于一体的工业云工程与服务企业。

——创意设计产业。依托创意园区建设,积极发展工业设计与服务外包,推动信息技术、可视互动技术等新技术应用,加快智慧型创意产业发展。

——商贸服务产业。以华丰新世纪国际广场、大润发、江南时代等项目为支撑,大力发展区域商贸服务业,完善商务办公配套服务功能,提升产业园区整体品质。

2、推进路径

——加强传统工业园区转型。在保护工业遗存的基础上,通过规划引导,分步实施,有序推进杭叉集团、轴承集团的老厂区改造、提升和开发利用,适当在园区内建设一些配套的办公楼宇及公共服务设施。加快推进新华、华丰、天堂工业园区业态调整,淘汰传统低端工业,发展绿色环保的创新型产业。

——调动经合社积极性。完善村级工业园区转型的财政扶持政策,制定承接南部产业转移的相关政策,发挥经合社在招商引资、产业转型中的积极作用,探索引进专业化运营商及职业经理人等参与村级工业园区的转型发展。

6:自主创新功能园区圈产业集聚平台建设情况

特色楼宇(名楼)

联合工程大楼,华丰大厦,华丰商城。

特色园区(名园)

创新中国产业园,新华创意产业园B园区,经纬国际创意产业园,人本产业园,天堂工业园。

在建项目

经纬国际创意产业园二期、杨家308创意园二期、江南时代广场、诶比科技大楼等项目。

待建项目

华丰新世纪国际广场、经纬国际创意产业园三期、杭汽股份科研大楼、永佳大厦、创新中国产业园二三期、杭州轴承厂地块改造、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地块开发、华丰工业园整体提升改造、华丰留用地地块、华丰单元六个出让地块等项目。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

一是创新管理体制。建立区产业发展协调委员会,负责统筹区域层面的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招商,协调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工作,统筹协调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城市建设和生态保护。二是强化协作推进。明确部门职责,强化统筹协调,成立产业园区发展办公室,加强各个产业园区建设和管理,推进村级工业园区提升改造。成立“三村”改造指挥部,统筹长木、沈家、草庵三村拆迁与建设。三是建立重大招商项目协调制度。根据项目推进需要,由区领导牵头定期召开招商项目协调会,协调重大项目招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加快项目落地。

(二)深化政策引领

一是完善产业扶持政策。根据下城区产业发展导向,明确鼓励类产业的扶持政策与禁止类产业的退出措施,全面梳理和完善财政扶持产业发展政策,集中财力向重点产业、重大平台倾斜,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形成富有特色、操作性强的产业政策体系。出台园区建设扶持政策。积极贯彻落实《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亩产倍增”计划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若干意见》、《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创新型产业用地管理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根据产业园区性质、定位、发展方向,研究出台“一园一策”的扶持政策。三是完善南北产业梯度转移机制。按照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形式多样原则,建立完善相关政策、考核机制以及利益协调机制,积极推进南北街道开展合作,鼓励南部街道通过腾笼换鸟提升产业发展能级,通过产业梯度转移解决空间资源瓶颈,鼓励北部街道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主动承接南部产业转移,加快服务业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四是深入实施《关于推进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与加强管理的指导意见》,鼓励经合社结合我区产业发展导向,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经营和运行机制,推进北部产业转型升级。

(三)强化项目支撑

一是加强规划对项目实施的引领。以规划为指导,在策划、论证基础上,谋划提出一批重大建设项目,积极争取列为省、市重大建设项目,通过项目实施推进功能圈建设。二是加快北部城中村改造。利用三改一拆契机,重点推进北部地区城中村改造和违法建筑拆除,加快传统工业园区的提升改造。完善城市控制性详规,编制城中村改造专项规划,加快实施沈家、长木、草庵三村改造,为项目建设腾出空间。三加快项目建设。继续深化项目推进活动,不断完善区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制度,健全重大项目协调工作机制,建立区投资项目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和重大项目一对一服务机制,着力加快发展平台建设。四是提升楼宇经济能级。南部着力开展楼宇更新改造,北部依托杭氧杭锅城市综合体、创新创业新天地等优质载体,抓好特色楼宇建设,促进金融、商贸、文创、电子商务、信息技术和物联网产业在楼宇内集群集聚。

(四)优化招商引资

一是优化招商方式。建立科学招商机制,开展项目招商、专题招商和产业链招商等多种形式的招商活动。探索专业化团队招商,引入有经验、有资源、有实力的合作方参与产业园区建设与招商二是深化南北联动招商。大力推进南部街道、特色街、楼宇与北部街道、产业园、楼宇等的合作招商工作,完善区级招商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努力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平台共享、成果共享。鼓励南北街道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开展联合招商和产业转移。三是突出招商重点。坚持高端、选优、招大、引强,按照我区产业发展导向,着重引进高技术产业、金融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健康服务业中的行业龙头企业、浙商重大项目,积极引进地区总部、技术研发中心、设计中心等功能性机构。

(五)完善要素保障

一是着力拓展融资渠道。加强政府产业扶持资金的引导作用,建立产业投资基金。积极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充分利用债券市场扩大企业融资渠道,鼓励各类风投基金开展风险投资,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二是加强存量土地利用。对事关产业转型升级的大平台、大项目,进一步加快拆迁进度,落实项目用地。建立存量土地利用机制,支持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等存量资源发展创新型产业,协调政府、产权方、运营方三方利益,实现合作共赢。三是加强人才引进培育。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积极引进重点领域领军人物、创新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着重引进专业化产业园区经营管理团队。对于引进人才(团队)的科技成果产业化以及创新创业给予资助和奖励。强化人才引进的后续服务工作。

(六)推进环境改善

一是深入推进“三改一拆”、“五水共治”行动,大力拆除违章建筑,加快城中村和旧住宅区改造,以治污为重点,开展河道清淤、截污纳管等系列整治活动,推动美丽下城建设,拓展创新经济发展空间。二是多种途径增加南部公共停车泊位,以智慧城管系统为依托,提升道路交通微循环效率以及公众出行信息服务能力,增强区域交通环境承载力。三是加强北部地区环境改善,加快路网、绿化、河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改善北部地区城市面貌。四是完善北部地区公共交通配套和民生设施建设,大力引进优质医疗、教育、文化资源,不断提升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打造良好的创业宜居环境。五是提升行政服务效能。全面实施“智慧政务”,围绕便民服务扁平化目标,深入推进网上审批系统建设,以“四单一网”建设为契机推动行政审批流程法制化、规范化、公开化,有效优化政务服务环境。
 
规划计划
规划计划
空间规划
下城区南北产业提升发展规划

索引号

00250027-9/2015-13121

文号

公布日期

2015-02-2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发展和改革局

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深入实施2014年区十大克难攻坚重点项目的通知》的要求,为科学谋划下一时期我区产业的提升发展,特制定本规划。主要任务是在分析我区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基础上,理清产业提升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原则和产业导向,明确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各区块重点发展产业以及推进路径。

本规划依据国家、省、市相关产业规划和政策文件展开编制,规划期限为2015年至2020年。

一、南北产业发展现状

(一)发展优势

区位优势明显。我区处于杭州市核心区域,南部的中央商务核心区为城市中心,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度集聚。北部紧邻杭州东站交通中心枢纽,多条地铁(待建)纵贯其中,与城市主干道和高架形成密集交通路网,并与高速公路相连,交通十分便捷。

产业特色鲜明。我区服务业发展总体优势明显,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已超过90%,位列全省区(县、市)首位。南部地区商贸、金融、文创产业发达,北部地区信息软件、电子商务、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平台建设加强。南部中央商务核心区功能完善,荣获“中国最具竞争力中央商务区”称号。北部创新中国产业园、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园、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等三大创新园区发展势头良好,杭州中国丝绸城、武林路时尚特色街、绍兴路汽车文化精品街区等特色街区建设成效明显。

楼宇经济发达。全区119幢目标楼宇2013年底入驻率达到96.13%,注册率达到86.16%;税收超千万元楼宇73幢,超亿元楼宇20幢;15幢楼宇入选杭州市50佳商务楼宇,名列全市首位。楼宇社区“三位一体”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企业对楼宇社区建设综合满意率达到93.80%。

创新能力增强。全区科技孵化器面积达到3.75万平方米,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59家,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27家,其中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57家。万人发明专利授权量位居全市前列,成功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区工程试点区,连续五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称号。

(二)存在问题

支柱产业增长趋缓。受到城市多中心的发展态势等因素影响,区位优势有所弱化,商贸、金融、文创三大支柱产业持续增长面临挑战。电子商务的强势发展以及众多商业体的建成对我区传统商贸业带来冲击,钱江新城金融中心的建设对我区金融业造成影响,以信息化、数字化为特点的新兴文创业有待提升。

新兴产业相对薄弱。信息软件、电子商务和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占比偏低。北部地区的服务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高新产业发展相对不足,低端产业占据大量发展空间。

要素资源制约加大。南部地区空间改造成本高,交通拥挤,停车功能配套不足;北部地区因高架和铁路线分割、机场限高等因素,在空间开发和产业布局上呈现碎片化特点,多个城中村改造有待推进实施,还存在部分“断头路”、“断头河”,城市功能改善工作任务艰巨。

南北统筹缺乏合力。我区南部企业入驻成本相对较高,企业扩展缺乏空间,北部地区发展空间相对较多,但发展环境、城市功能以及体制机制不完善等原因,南部企业向北部转移成效不明显,南北产业统筹发展缺乏合力。

二、产业发展思路与导向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域中央商务区建设的目标,深入实施南精北快人才强区战略,以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为重点,以国际化、智慧化、集聚化、品牌化为方向,以楼宇经济、产业园区为依托,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突出产城融合、区块联动、连片发展,加快产业平台建设,强化重点产业引导培育,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打造下城产业发展“升级版”,推动我区成为全国领先的现代服务业强区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和先行区。

(二)发展原则

1、产业协同,融合发展

遵循产业发展内在规律,坚持产业融合理念,增强我区特色产业之间、特色产业与高技术产业之间的联动、渗透和融合,推动产品与服务结构升级,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

2、优化布局,集聚发展

加快布局调整,优化空间结构,合理布局产业与城市功能,进一步发挥中央商务核心区能级效应,着力改善北部整体环境,促进产业园区功能提升,为产业集聚发展提供平台支撑。

3、智慧引领,创新发展

抓住杭州智慧城市建设契机,推进智慧化应用和示范项目实施,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植入商贸、金融、文创等服务领域以及交通、医疗、社区等民生领域,推动智慧产业发展与智慧民生应用良性互动。

4、区块联动,连片发展

积极推进庆春路金融产业带、体育场路文创和健康产业带、重工路智慧产业带、石桥路创意设计产业带以及武林商圈、城市之星文化休闲与现代商务功能圈、城北体育公园健康和金融服务功能圈、新天地商业商务功能圈、跨境电子商务功能圈、自主创新功能园区圈等六大功能圈建设,引导各区块功能互补、有机融合,实现联动开发、连片发展。

5、南北互动,统筹发展

健全南北互助共进机制和联动招商机制,推进南北产业转移承接、有效互动,增强南部地区对北部地区产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 要素共享、优势互补、南北协调的 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三)产业发展导向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产业发展导向与空间布局优化的有机结合,促进鼓励类产业发展壮大和规模集聚,坚决控制禁止类产业发展。

1、鼓励类产业门类。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鼓励以下产业:

(1)智慧产业: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信息技术、软件工程、智慧物流、云工程与云服务等。

(2)金融服务业:互联网金融、股权投资、融资租赁、金融中介、基金管理等。

(3)文化创意产业:研发设计、数字传媒、教育培训、文化休闲、会展、文化艺术品、动漫游戏等。

(4)健康服务业:医疗卫生、健康管理、护理保健、健康信息产业等。

(5)中介服务业:人力资源服务、科技服务、法律服务、会计评估、咨询代理等。

2、禁止类产业门类。禁止高污染、高能耗产业。

(1)低端服饰加工及面料加工项目。

(2)金属制品业中的电镀等金属表面处理项目,废旧汽车拆解、翻新、拼装及废旧电器的拆解项目,金属加工、机械制造、家用电器等一般性制造项目,电子器件制造、电子元件制造项目,中低档印刷项目。

(3)新建商品交易市场、马路市场、建材城、货运市场等大型专业交易市场项目。

(4)污水无法接入城市污水收集管网的宾馆餐饮、洗车、洗衣、洗浴、洗足项目。

(5)不符合各类园区产业定位的工业和服务业项目。

(6)国家、省、市相关文件规定中的限制类、禁止和淘汰类项目。

三、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

依托下城区城市总体发展空间框架以及产业发展优势和方向,构建一核、两轴、四带、六圈空间布局(见图1),形成多层次、梯度化的产业发展空间支撑体系,推动南北产业提升、集聚、协调发展。

“一核”即中央商务核心区。积极发挥其在下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巩固发展商贸、金融、文创三大优势产业,不断优化提升楼宇经济发展能级,提高总部经济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其作为下城“金名片”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努力建设成为杭州乃至浙江的商贸、商务、金融、文化和休闲等现代服务业高地,引领下城成为全省最繁华的中央商务区。

“两轴”即延安路商业商务中心轴与长浜路创新产业发展中心轴。

延安路商业商务中心轴贯穿武林商圈、湖滨商圈、吴山商圈,是杭州市的商业发展主轴。充分体现现代化、多元化、时尚化特征,提升商务办公、金融服务、商贸休闲功能,做好产业融合、城市体验文章,成为国内知名的综合性商业商务发展轴。

长浜路创新产业发展中心轴是连接新天地、城市之星两大功能圈的纽带,重点发展现代商贸商务、文化创意、健康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研发中心、资本运营中心等总部经济业态,积极推进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成为下城北部地区产业升级的重要发展轴。

“四带”即庆春路金融产业带,体育场路文创和健康产业带,重工路智慧产业带以及石桥路创意设计产业带。

庆春路金融产业带以优化提升为重点,抓好金融楼宇的建设和改造提升,不断调整优化金融业态,重点集聚零售金融机构,拓展吸引私人银行、消费金融等理财机构进驻,打造服务全省的财富管理机构集聚带,实现与钱江新城金融功能的互补发展。

体育场路文创和健康产业带以文创特色楼宇和园区为平台,以现代传媒、数字内容产业为重点,积极推进智慧型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引导文创企业提高品牌附加值,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发挥体育健身设施集聚优势,积极发展体育健身和培训、医疗美容、健康管理、医疗器械和健康产品流通等领域,促进健康产业加快发展。

重工路智慧产业带以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园、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创新中国产业园、星火电子商务产业园、体育公园健康服务产业园等园区建设为重点,积极发展以电子商务、物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为特征的智慧产业,以点带面,串珠成链,打造我区智慧产业发展带。

石桥路创意设计产业带以工业遗存利用和传统工业园区改造提升为重点,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服务外包、电子商务、软件开发等生产性服务业,成为创意设计产业集聚带。

“六圈”即武林商圈、城市之星文化休闲和现代商务功能圈、城北体育公园健康和金融服务功能圈、新天地商业商务功能圈、跨境电子商务功能圈、自主创新功能园区圈,是具有较强产业特色的重点发展板块。

(一)武林商圈

以武林广场、西湖文化广场为核心,围绕延安路商业商务中心轴、庆春路金融产业带、体育场路文创和健康产业带建设,依托现代化楼宇和特色街区资源,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以商贸服务业、金融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为重点,巩固和提升武林商圈商业、商务、休闲等综合服务功能和国际化水平,打造中国著名商圈(见图2)。


1、重点产业

——商贸服务业。以新建武林广场站地铁上盖物业、嘉里中心等商业综合体为主平台,加快商贸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推进武林商圈商务模式创新和产业能级提升,打造全省乃至全国领先的智慧商圈。

——金融服务业。以庆春路、延安路、凤起路工字型街区为主体,引进培育功能性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服务中介机构,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以及会计、法律、鉴证、评估等中介服务业,打造民间财富管理中心。

——文化创意产业。以西湖文化广场为依托,大力发展文化休闲、艺术创作、展览交流、文物收藏和保护等相关产业。积极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消费的数字化、网络化发展,借助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快智慧型文化产业建设。引进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名企、名家,提升产业集聚效应与辐射带动作用。

2、推进路径

——推进“智慧武林”建设。以扩大商贸业智慧化应用和信息消费为导向,建设移动信息服务“天网”,实现宽带无线网络深度全覆盖,推进武林商圈O2O项目建设,促进商贸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打造武林商圈电子商务应用示范区。

——打造体验式商业模式。鼓励大型商场、商业特色街区企业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提高用户购物体验,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购物服务。合理引导大型商场增加休闲、餐饮、娱乐等功能。整合望湖宾馆、嘉里中心、武林路时尚特色街等区域资源,建设国际生活体验街区。

——创新商务区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大特色街区及楼宇改造提升力度,探索特色街区及楼宇由专业化团队招商、运营和管理的模式,积极招引三类五百强企业地区总部。积极推进武林广场、西湖文化广场公共环境设施的有机更新和地下商业空间的综合开发,打通周边地网,应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改进城市管理服务水平,构建武林商圈良好便利的交通大环境。

——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坚持引进与培育并重,努力将本地优势企业培育成为有辐射带动力的总部企业,着力招引省外浙商企业总部以及省内优秀民营企业总部。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设立研发中心、投资与决策中心、财务中心和营销中心等具有总部功能的机构。

——强化新型金融机构招商。采取一企一策方式,重点引进中小银行机构总部、资产(财富)管理投资机构、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融资租赁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培育发展一批金融资讯服务商。

——突出现代传媒类文创产业优势。支持西湖文化广场文创产业园、浙报理想文化创意产业园、杭文广杭州国际创意中心等园区建设,发挥比较优势,促进网络媒体、网络文化、网络广告等互联网新媒体的深度开发和利用。




1:武林商圈产业集聚平台建设情况

特色楼宇(名楼)

杭州大厦,标力大厦,西湖文化广场环球中心,物产总部大楼,武林时代,金龙财富中心,杭报大楼,坤和中心,省外经贸广场,广利大厦,二轻大厦,宏都商务楼,中大广场,锦绣天地商务中心,华东勘测设计院大楼。

特色街区(名街)

杭州中国丝绸城,武林路时尚特色街,中北创意街区,孩儿巷婴童特色街。

特色园区(名园)

浙报理想文化创意产业园,杭州5658文创园,潮鸣金融服务产业园,西湖文化广场文创产业园,杭州国际创意中心(在建)。

在建项目

武林广场站地铁上盖综合体“杭州中心”、武林广场地下商城、国大城市广场、三立大厦综合业务楼重建项目、浙江展览馆改造项目、杭州嘉里中心、地铁文化广场站上盖项目、东力国际商厦、望湖宾馆扩建项目、杭文广大楼改造项目(杭州国际创意中心)、汇金国际大厦、浙江时代广场等项目。

待建项目

百井坊地区综合改造工程、浙江印刷集团天水桥厂区地块改造工程、白鹿鞋城及长运公司周边地块改造工程、电子信息大楼、长寿路地块项目、机床厂体育场路厂区改造提升项目、喜得宝大酒店重建项目、省全民健身中心、杭州机床集团地块等项目。


(二)城市之星文化休闲和现代商务功能圈

以城市之星为核心,加快商务楼宇建设,做优做强商务商业配套功能,重点发展会展博览、休闲娱乐和电子商务产业,打造杭州重要的文化休闲和商务办公集聚地(见图3)。

1、重点产业

——会展博览业。完善创意策划、会展传播、布展设计等会展产业链,培育一批品牌会展企业,积极举办本地大型会展,引进国际知名会展,推动展览、会议向品牌推广、大型节庆文化活动、体育赛事领域拓展。

——休闲娱乐业。将时尚、精品、特色的元素融入工业遗存的开发利用,打造以当代建筑博物馆、国际城市博物馆等博物馆群为核心的国际旅游综合体,大力发展工业遗产旅游、艺术博览、娱乐休闲、设计研发,打造集艺术、演艺、购物、会展、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杭州休闲旅游新地标。

——电子商务业。吸引地域性和行业性电子商务平台入驻,引导以第三方支付为主的电子商务和制造业企业开展合作,推进信用服务、安全认证、在线支付、现代物流等支撑体系建设,提升电子商务发展水平。

2、推进路径

——加快市场搬迁和城中村改造。做好杭氧地块的拆迁扫尾和回迁工作,协同推进杭州商业储运公司地块、浙金钢材市场及周边地块、杭氧生活区的拆迁工作,加快完成长城、京诚、万城三个机电市场的整体搬迁,积极实施草庵、长木的城中村改造。

——加强招商及腾笼换鸟工作。强化与专业招商机构合作,做好城市之星、地铁打铁关上盖物业、商业储运公司地块、杭氧北地块的招商工作,加快现有楼宇招商,重点引进总部型企业、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类金融等优质现代服务业企业。

——积极打造新园区。与英特药业合作建设英特健康产业园,提升发展中医药保健服务,承接高层次医疗人才、团队和科研成果,打造健康服务高端项目孵化基地。

2:城市之星文化休闲和现代商务功能圈产业集聚平台建设情况

特色楼宇(名楼)

野风现代中心(在建),和平会展中心,物产总部大厦(待建)。

特色园区(名园)

英特健康服务产业园,农都农产品流通产业园。

在建项目

野风现代中心,浙江久茂大厦等项目。

待建项目

城市之星综合体、地铁打铁关站上盖物业、农都农产品流通产业园、物产总部大厦(浙金钢材市场及周边地块项目)、杭州商业储运公司地块、杭氧总部地块、杭氧地块内可出让商住项目、草庵和长木城中村连片改造等项目。


(三)城北体育公园健康和金融服务功能圈

利用城北体育公园的环境优势和辐射作用,积极强化商务楼宇布局,重点发展新兴金融服务业、人力资源服务业、健康服务业和汽车服务业,打造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地(见图4)。

1、重点产业

——新兴金融服务业。积极培育和引进融资担保、股权投资、信托基金、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和专业服务机构,重点发展私募股权、风险投资、产业基金等新兴金融业态。吸引互联网金融及研发机构落户,建设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

——人力资源服务业。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为主体,优化发展基本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支持人力资源机构创新服务方式,鼓励开发高端人力资源服务产品。引入和培育金融、电子商务、信息软件、物联网等领域的专业培训机构,发展教育培训业。

——健康服务业。依托城北体育公园,积极吸引健康管理、体育健身、健康信息服务等机构,鼓励发展体育健身俱乐部和体育健身运动,引导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和健康产业投资基金等健康金融业。

——汽车服务业。以绍兴路汽车文化精品街区为载体,优化发展汽车销售、汽车金融和保险、汽车租赁以及汽车俱乐部、汽车娱乐等汽车文化产业。吸引高档品牌入驻街区,凸显汽车街的精品效应。

2、推进途径

——加快城中村改造和公交三公司开发。积极争取省、市政策支持,加快城北体育公园内浙一建综合办公楼以及公园南片农户拆迁,鼓励公交集团进行三公司停车场的综合开发,增加城北体育公园周边商务办公空间,与绍兴路汽车文化精品街区进行有效衔接。

——推进杭钢新世纪钢材市场搬迁。加快实施杭钢新世纪钢材市场搬迁,强化东新路沿线的统筹开发和配套功能的完善。

——强化商务集聚功能。加快实施区块周边规划出让地块的招商和项目建设,强化与东新路之间的连贯,形成规模化的商务办公区域。结合地铁5号线规划,实施相关地块控规的优化调整。

3:城北体育公园健康和金融服务功能圈产业集聚平台建设情况

特色楼宇(名楼)

三立大厦,蔚蓝国际。

特色街区(名街)

绍兴路汽车文化精品街区。

特色园区(名园)

浙江(杭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杭州艾博健康产业基地。

在建项目

西联广场,灯塔综合用房等项目。

待建项目

城北体育公园南侧地块、城北市民健身中心、申华地块、绍兴路杨六堡路口项目、杭钢新世纪钢材市场地块、西联塘河地块、三立商贸大楼、三塘单元FG01-C1/C2-11地块、西文PH-02、04、05、06、09地块、长木村整体改造等项目。


(四)新天地商业商务功能圈

以创新创业新天地综合体为核心,整合中大银泰城、新华广场、星火电子商务产业园以及沈家村等周边城中村改造的空间资源,重点发展商贸娱乐业、中介服务业、研发设计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积极引进总部型企业入驻,完善商业商务功能、打造北部地区新地标(见图5)。

1重点产业

——商贸娱乐业。积极引进知名商家,推广体验式消费等新兴消费方式,鼓励商业模式创新。大力引进高档次影院、演艺等休闲娱乐机构,发展特色娱乐产业。

——中介服务业。积极引进与金融、商贸、科技密切相关的法律、会计、审计等中介服务机构,加快发展咨询服务业,不断提高中介服务业的服务能力。

——研发设计服务业。加快研发设计类创意产业基地建设,着力引进各类设计人才和研发机构,加大对研发、创新和设计的支持力度,促进研发设计企业品牌化、集群化发展。

——科技服务业。积极发展检验检测服务以及知识产权服务,推进技术推广、成果转化、科技孵化等公共平台建设,不断完善研发创意服务体系。

2、推进路径

——加快城中村改造。完善城市控制性详规,编制城中村改造专项规划,加快实施沈家村片区的城中村改造,推进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的交通可达性和整体形象。

——完善招商机制。鉴于区块横跨两个街道,在加快新天地综合体及中大银泰城、星火广场等项目建设的同时,政府部门与项目业主建立统一联合的招商机制,协调和强化项目的产业招商工作。

——强化政策支持。围绕打造杭州北部新地标,深入分析研究区域比较优势和政策服务,制定具有竞争力的特色化招商、服务和支持政策,力促新天地成为北部地区集聚人气、商气的最佳场所。

4:新天地商业商务功能圈产业集聚平台建设情况

特色楼宇(名楼)

新华广场二期大楼。

特色街区(名街)

东新路北段商业美食特色街。

特色园区(名园)

新华创意产业园A园区,星火电子商务产业园。

在建项目

新天地(东方茂、工业遗存、丽笙酒店、写字楼、地下空间等)、中大银泰城、金联大厦、电子信息仓储用房等项目。

待建项目

星火广场、沈家村“城中村”改造等项目。


(五)跨境电子商务功能圈

以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园为核心,积极承接杭州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智慧物流中心建设,主动融入杭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实施跨贸工程,重点发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和智慧物流业,打造集跨境电商、保税仓储、跨境支付于一体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见图6)。

1、重点产业

——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大力推进跨境园与阿里巴巴、菜鸟和银泰等龙头企业合作,共同打造单一窗口平台、跨境O2O平台和杭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实体经济平台,将跨境电商商务楼、跨境电商O2O商业楼、海关特殊监管区、商业金融支付等功能融于一体,形成跨境电商产业综合体。

——智慧物流业。深入挖掘公交公司华丰停车场和石大路货运市场等场地资源,大力发展线上物流市场,积极引入知名物流集团,融合物流大数据业务,发展涵盖空运、陆运和海运的全物流平台。加强智慧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推进电子商务配送企业与物流园区合作。

2、推进路径

——完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园功能。加快仓储物流服务配套建设,强化与相关物流集团的合作,支撑服务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大发展。

——转变石大路货运停车场功能。争取市政府支持,把货运停车功能尽快转移到杭州绕城以外,优化区域控规,建设电子商务仓储配送物流中心,实现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协同发展。

——强化商务配套。加快公交停车场空间再利用,提升区域整体形象,完善产业园、居住区公共设施和商业休闲等生活配套设施建设。

5:跨境电子商务功能圈产业集聚平台建设情况

特色楼宇(名楼)

跨境电商产业综合体(待建)。

特色园区(名园)

中国(杭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园。

待建项目

跨境电商产业综合体(包含杨家综合商贸地块、沪杭客运专线两侧规划XC08-B1/B2-04等地块)。


(六)自主创新功能园区圈

对创新中国产业园、经纬国际创意产业园、人本产业园、新华工业园、华丰工业园、天堂工业园、长城F317产业园等实施统一规划引导,充分利用现有园区资源,重点发展物联网、信息技术和创意设计产业,促进多层次、差异化集聚发展和融合发展,打造下城创新经济发展基地(见图7)。

1、重点产业

——物联网产业。以创新中国产业园为主体,大力引进物联网企业,搭建集系统集成、示范应用、标准推广于一体的物联网应用产业体系,形成辐射下城北部的物联网发展基地。推进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建设,重点做好车务通“LBS定位通“GPS”城管通等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

——信息技术产业。大力发展软件、信息系统集成、信息技术咨询、数字内容加工、集成电路设计等信息技术服务业,积极发展网络支付、位置服务、社交网络服务等基于网络的信息服务。加快培育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新兴服务业态。引进和培育集创新设计、工程与服务总包于一体的工业云工程与服务企业。

——创意设计产业。依托创意园区建设,积极发展工业设计与服务外包,推动信息技术、可视互动技术等新技术应用,加快智慧型创意产业发展。

——商贸服务产业。以华丰新世纪国际广场、大润发、江南时代等项目为支撑,大力发展区域商贸服务业,完善商务办公配套服务功能,提升产业园区整体品质。

2、推进路径

——加强传统工业园区转型。在保护工业遗存的基础上,通过规划引导,分步实施,有序推进杭叉集团、轴承集团的老厂区改造、提升和开发利用,适当在园区内建设一些配套的办公楼宇及公共服务设施。加快推进新华、华丰、天堂工业园区业态调整,淘汰传统低端工业,发展绿色环保的创新型产业。

——调动经合社积极性。完善村级工业园区转型的财政扶持政策,制定承接南部产业转移的相关政策,发挥经合社在招商引资、产业转型中的积极作用,探索引进专业化运营商及职业经理人等参与村级工业园区的转型发展。

6:自主创新功能园区圈产业集聚平台建设情况

特色楼宇(名楼)

联合工程大楼,华丰大厦,华丰商城。

特色园区(名园)

创新中国产业园,新华创意产业园B园区,经纬国际创意产业园,人本产业园,天堂工业园。

在建项目

经纬国际创意产业园二期、杨家308创意园二期、江南时代广场、诶比科技大楼等项目。

待建项目

华丰新世纪国际广场、经纬国际创意产业园三期、杭汽股份科研大楼、永佳大厦、创新中国产业园二三期、杭州轴承厂地块改造、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地块开发、华丰工业园整体提升改造、华丰留用地地块、华丰单元六个出让地块等项目。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

一是创新管理体制。建立区产业发展协调委员会,负责统筹区域层面的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招商,协调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工作,统筹协调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城市建设和生态保护。二是强化协作推进。明确部门职责,强化统筹协调,成立产业园区发展办公室,加强各个产业园区建设和管理,推进村级工业园区提升改造。成立“三村”改造指挥部,统筹长木、沈家、草庵三村拆迁与建设。三是建立重大招商项目协调制度。根据项目推进需要,由区领导牵头定期召开招商项目协调会,协调重大项目招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加快项目落地。

(二)深化政策引领

一是完善产业扶持政策。根据下城区产业发展导向,明确鼓励类产业的扶持政策与禁止类产业的退出措施,全面梳理和完善财政扶持产业发展政策,集中财力向重点产业、重大平台倾斜,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形成富有特色、操作性强的产业政策体系。出台园区建设扶持政策。积极贯彻落实《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亩产倍增”计划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若干意见》、《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创新型产业用地管理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根据产业园区性质、定位、发展方向,研究出台“一园一策”的扶持政策。三是完善南北产业梯度转移机制。按照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形式多样原则,建立完善相关政策、考核机制以及利益协调机制,积极推进南北街道开展合作,鼓励南部街道通过腾笼换鸟提升产业发展能级,通过产业梯度转移解决空间资源瓶颈,鼓励北部街道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主动承接南部产业转移,加快服务业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四是深入实施《关于推进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与加强管理的指导意见》,鼓励经合社结合我区产业发展导向,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经营和运行机制,推进北部产业转型升级。

(三)强化项目支撑

一是加强规划对项目实施的引领。以规划为指导,在策划、论证基础上,谋划提出一批重大建设项目,积极争取列为省、市重大建设项目,通过项目实施推进功能圈建设。二是加快北部城中村改造。利用三改一拆契机,重点推进北部地区城中村改造和违法建筑拆除,加快传统工业园区的提升改造。完善城市控制性详规,编制城中村改造专项规划,加快实施沈家、长木、草庵三村改造,为项目建设腾出空间。三加快项目建设。继续深化项目推进活动,不断完善区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制度,健全重大项目协调工作机制,建立区投资项目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和重大项目一对一服务机制,着力加快发展平台建设。四是提升楼宇经济能级。南部着力开展楼宇更新改造,北部依托杭氧杭锅城市综合体、创新创业新天地等优质载体,抓好特色楼宇建设,促进金融、商贸、文创、电子商务、信息技术和物联网产业在楼宇内集群集聚。

(四)优化招商引资

一是优化招商方式。建立科学招商机制,开展项目招商、专题招商和产业链招商等多种形式的招商活动。探索专业化团队招商,引入有经验、有资源、有实力的合作方参与产业园区建设与招商二是深化南北联动招商。大力推进南部街道、特色街、楼宇与北部街道、产业园、楼宇等的合作招商工作,完善区级招商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努力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平台共享、成果共享。鼓励南北街道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开展联合招商和产业转移。三是突出招商重点。坚持高端、选优、招大、引强,按照我区产业发展导向,着重引进高技术产业、金融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健康服务业中的行业龙头企业、浙商重大项目,积极引进地区总部、技术研发中心、设计中心等功能性机构。

(五)完善要素保障

一是着力拓展融资渠道。加强政府产业扶持资金的引导作用,建立产业投资基金。积极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充分利用债券市场扩大企业融资渠道,鼓励各类风投基金开展风险投资,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二是加强存量土地利用。对事关产业转型升级的大平台、大项目,进一步加快拆迁进度,落实项目用地。建立存量土地利用机制,支持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等存量资源发展创新型产业,协调政府、产权方、运营方三方利益,实现合作共赢。三是加强人才引进培育。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积极引进重点领域领军人物、创新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着重引进专业化产业园区经营管理团队。对于引进人才(团队)的科技成果产业化以及创新创业给予资助和奖励。强化人才引进的后续服务工作。

(六)推进环境改善

一是深入推进“三改一拆”、“五水共治”行动,大力拆除违章建筑,加快城中村和旧住宅区改造,以治污为重点,开展河道清淤、截污纳管等系列整治活动,推动美丽下城建设,拓展创新经济发展空间。二是多种途径增加南部公共停车泊位,以智慧城管系统为依托,提升道路交通微循环效率以及公众出行信息服务能力,增强区域交通环境承载力。三是加强北部地区环境改善,加快路网、绿化、河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改善北部地区城市面貌。四是完善北部地区公共交通配套和民生设施建设,大力引进优质医疗、教育、文化资源,不断提升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打造良好的创业宜居环境。五是提升行政服务效能。全面实施“智慧政务”,围绕便民服务扁平化目标,深入推进网上审批系统建设,以“四单一网”建设为契机推动行政审批流程法制化、规范化、公开化,有效优化政务服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