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记者潮鸣亲历:三伏天给老人送餐!

发布日期: 2024-07-30 16:29 作者: 来源: 点击率:


酷热来袭。杭州正式入伏,气温很快又冲上35℃。年轻人窝在空调房里,拿出手机点外卖,无比寻常。对于上了年纪的老人来说,却有点困难。

近年来,浙江持续推进老年助餐服务,到今年1月底,全省共有各类老年食堂8000余家。

比如,拱墅区潮鸣街道就有7家大运河社区食堂(含助餐点),第八家近期将对外运营,辖区老人步行约500米即可抵达。

但是,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在没有电梯的老小区,上下楼成为卡住老人们的难关。

为了让这部分老人吃上热乎的饭菜,不少社区食堂都推出了送餐服务。

7月16日,潮新闻记者来到潮鸣街道“潮邻益家”社区食堂,跟着送餐员胡菊芳,亲历为部分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餐。


中午时分,室外烈日炎炎,偶有几个行人也都沿着树荫快速通行。“潮邻益家”社区食堂正在开餐,老人们陆陆续续来吃饭。椒盐蹄膀、酸菜鱼、海鲜菇牛柳……12道荤素均衡,冒着热气的菜等候挑选。


11点,胡菊芳准时出现在社区食堂。防晒衣、防晒帽、防晒面罩和头盔。因为要长时间在户外,她已做好防晒准备。胡菊芳熟门熟路走到出餐口,等着打餐员打包好今天的餐食。

一份份餐食逐一打包,胡菊芳按照远近顺序一一摆放好,“每家的餐食都不一样,可不能送错了。”潮新闻记者上前,和她一起把餐食拎到电瓶车上。

“今天中午要给五户老人送餐,住的挺分散的。”说着,胡菊芳出发了。记者一路跟随,感觉没一会儿,背部就开始发烫。

第一户就位于社区食堂不远处的潮鸣苑小区。到小区停车处停好车,再三确认餐食后,胡菊芳和记者各拎一袋饭菜步行前往。摸摸袋子,饭菜还很热乎。在小区里七拐八拐,走了两三百米路,就到了老人家的单元楼。别看从食堂出来就这么几步路,烈日之下,身上已大汗淋漓。


一路走来,胡菊芳都不需要看路牌,“来好几趟了,熟悉。”老人的家在五楼,没有电梯,只能靠爬楼梯。“这户是一位奶奶,快80岁了,平常都是家里人给她点的。”胡菊芳一边介绍,一边擦头上的汗。楼道很窄,几乎只容得下一人行动,记者就跟在胡菊芳身后。


胡菊芳步履很快,一开始还能跟着,到四楼五楼的时候,就有点勉强了,“这楼不高,算好爬的。之前碰到一些层高比较高的,爬起来就吃力了。”“阿姨我来了,午饭到啦。”胡菊芳一边敲门一边喊,“有些老人听力不好,怕听不到。”很快,老人打开了门,接过午饭后连声道谢。老人姓郑,一个人在家,“我不太会做饭,平常都是儿媳做的。”这两天儿媳出差了,就在社区食堂点了餐,委托上门送。“这么热的天,每天都辛苦你们跑一趟。”“不辛苦,阿姨快吃吧,别凉了。”胡菊芳腼腆地笑了笑,就向老人告别,匆匆下楼赶向下一家。从五楼爬下来,记者感觉衣服贴在皮肤上,有些难受。


第二家距离稍远。路上,遇到熟人没戴防晒帽,胡菊芳还热情地要把防晒帽让出来,并叮嘱高温天在户外一定要做好防晒。

不多时,我们到了第二户老人家楼下,“这一户是四楼”,胡菊芳嘴里念叨,拿起餐食核对。刚刚爬完五楼,这次又是四楼,对于平常运动不多的记者来说有些吃力。胡菊芳笑着问:“累不累?”“奶奶,开门啦!”胡菊芳敲着铁门大声喊。过了好一会儿,屋里的奶奶才颤颤巍巍地来开门。


这户的奶奶已经83岁了,也是一个人住。奶奶说,平时一般自己烧,偶尔女儿会帮她点好社区食堂的餐,每次都是胡菊芳送的。下了楼,不光衣服贴着皮肤,脸上的汗开始狂冒。胡菊芳拿起电瓶车上的一个水瓶,猛猛地灌了一口,一早上已经喝了两瓶水,“这天热的,一天至少4瓶。”


送餐并不是胡菊芳的主业,“我主要是做家政,中午来这里兼职,已经做了四年多了。”今年56岁的胡菊芳,从江西老家来到杭州已经二十多年,来杭之后经营着自己的一个蔬菜小摊,每天起早贪黑,也曾换过地方,已经让一家人在杭州扎下了根。四年前,因为市场拆迁,胡菊芳没有选择继续,而是出来做家政。平均每天4户8个小时的工作,在胡菊芳看来,和卖菜一样辛苦,“能干就多干点,补贴点家用。”为什么做送餐员?胡菊芳说,一个是为了生活,一个是也想帮助那些行动不便的老人,让他们吃上热饭。胡菊芳主要负责的是送餐范围最远可以到双牛大厦、环城东路附近,“最多的时候六七户,最大的是93岁的大爷。”能让老人们吃上热饭,就值得。”这句话,胡菊芳不时重复。看着前面汗水浸透的背影,心中涌起一份感动。


养老服务
专题专栏
年度专题汇总
养老服务
敬老服务中国股份有限华球体育
潮新闻记者潮鸣亲历:三伏天给老人送餐!
发布时间: 2024-07-30 16:29
信息来源:潮鸣街道 浏览量:


酷热来袭。杭州正式入伏,气温很快又冲上35℃。年轻人窝在空调房里,拿出手机点外卖,无比寻常。对于上了年纪的老人来说,却有点困难。

近年来,浙江持续推进老年助餐服务,到今年1月底,全省共有各类老年食堂8000余家。

比如,拱墅区潮鸣街道就有7家大运河社区食堂(含助餐点),第八家近期将对外运营,辖区老人步行约500米即可抵达。

但是,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在没有电梯的老小区,上下楼成为卡住老人们的难关。

为了让这部分老人吃上热乎的饭菜,不少社区食堂都推出了送餐服务。

7月16日,潮新闻记者来到潮鸣街道“潮邻益家”社区食堂,跟着送餐员胡菊芳,亲历为部分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餐。


中午时分,室外烈日炎炎,偶有几个行人也都沿着树荫快速通行。“潮邻益家”社区食堂正在开餐,老人们陆陆续续来吃饭。椒盐蹄膀、酸菜鱼、海鲜菇牛柳……12道荤素均衡,冒着热气的菜等候挑选。


11点,胡菊芳准时出现在社区食堂。防晒衣、防晒帽、防晒面罩和头盔。因为要长时间在户外,她已做好防晒准备。胡菊芳熟门熟路走到出餐口,等着打餐员打包好今天的餐食。

一份份餐食逐一打包,胡菊芳按照远近顺序一一摆放好,“每家的餐食都不一样,可不能送错了。”潮新闻记者上前,和她一起把餐食拎到电瓶车上。

“今天中午要给五户老人送餐,住的挺分散的。”说着,胡菊芳出发了。记者一路跟随,感觉没一会儿,背部就开始发烫。

第一户就位于社区食堂不远处的潮鸣苑小区。到小区停车处停好车,再三确认餐食后,胡菊芳和记者各拎一袋饭菜步行前往。摸摸袋子,饭菜还很热乎。在小区里七拐八拐,走了两三百米路,就到了老人家的单元楼。别看从食堂出来就这么几步路,烈日之下,身上已大汗淋漓。


一路走来,胡菊芳都不需要看路牌,“来好几趟了,熟悉。”老人的家在五楼,没有电梯,只能靠爬楼梯。“这户是一位奶奶,快80岁了,平常都是家里人给她点的。”胡菊芳一边介绍,一边擦头上的汗。楼道很窄,几乎只容得下一人行动,记者就跟在胡菊芳身后。


胡菊芳步履很快,一开始还能跟着,到四楼五楼的时候,就有点勉强了,“这楼不高,算好爬的。之前碰到一些层高比较高的,爬起来就吃力了。”“阿姨我来了,午饭到啦。”胡菊芳一边敲门一边喊,“有些老人听力不好,怕听不到。”很快,老人打开了门,接过午饭后连声道谢。老人姓郑,一个人在家,“我不太会做饭,平常都是儿媳做的。”这两天儿媳出差了,就在社区食堂点了餐,委托上门送。“这么热的天,每天都辛苦你们跑一趟。”“不辛苦,阿姨快吃吧,别凉了。”胡菊芳腼腆地笑了笑,就向老人告别,匆匆下楼赶向下一家。从五楼爬下来,记者感觉衣服贴在皮肤上,有些难受。


第二家距离稍远。路上,遇到熟人没戴防晒帽,胡菊芳还热情地要把防晒帽让出来,并叮嘱高温天在户外一定要做好防晒。

不多时,我们到了第二户老人家楼下,“这一户是四楼”,胡菊芳嘴里念叨,拿起餐食核对。刚刚爬完五楼,这次又是四楼,对于平常运动不多的记者来说有些吃力。胡菊芳笑着问:“累不累?”“奶奶,开门啦!”胡菊芳敲着铁门大声喊。过了好一会儿,屋里的奶奶才颤颤巍巍地来开门。


这户的奶奶已经83岁了,也是一个人住。奶奶说,平时一般自己烧,偶尔女儿会帮她点好社区食堂的餐,每次都是胡菊芳送的。下了楼,不光衣服贴着皮肤,脸上的汗开始狂冒。胡菊芳拿起电瓶车上的一个水瓶,猛猛地灌了一口,一早上已经喝了两瓶水,“这天热的,一天至少4瓶。”


送餐并不是胡菊芳的主业,“我主要是做家政,中午来这里兼职,已经做了四年多了。”今年56岁的胡菊芳,从江西老家来到杭州已经二十多年,来杭之后经营着自己的一个蔬菜小摊,每天起早贪黑,也曾换过地方,已经让一家人在杭州扎下了根。四年前,因为市场拆迁,胡菊芳没有选择继续,而是出来做家政。平均每天4户8个小时的工作,在胡菊芳看来,和卖菜一样辛苦,“能干就多干点,补贴点家用。”为什么做送餐员?胡菊芳说,一个是为了生活,一个是也想帮助那些行动不便的老人,让他们吃上热饭。胡菊芳主要负责的是送餐范围最远可以到双牛大厦、环城东路附近,“最多的时候六七户,最大的是93岁的大爷。”能让老人们吃上热饭,就值得。”这句话,胡菊芳不时重复。看着前面汗水浸透的背影,心中涌起一份感动。